修禊读音
修禊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时一种濯除不洁的节日。于阴历三月上巳日,临水洗濯,借以祓除不祥。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按古人临水修禊不只行于春季三月,亦有行于秋季七月者,然以春禊为常。参阅《宋书·礼志二》。
引《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 刘孝标注引晋王羲之《临河叙》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宋张耒《和周廉彦》诗:“修禊洛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
冰心《寄小读者》二三:“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也便是我们绝好的野餐时期。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
国语词典
古时一种濯除不洁的节日。于阴历三月上巳日,临水洗濯,借以祓除不祥。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网络解释
修禊
修禊相关词语
- 1 修正
- 修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iū zhènɡ,指改正;品格端正,亦指遵行正道的人。出自《汉书·贾山传》:“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谏。”
- 2 修炼
- 另有人用“修练”。“练”字本义为把生丝煮熟,亦指把麻或织品煮得柔而洁白,有加工、精练、练习之意,但通常无“炼”字高温加热使物质变化之意。
- 3 修长
- 修长,拼音 xiū cháng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 4 修理
- 修理,指对于损坏了的不整洁的物体和事物进行修复和理顺。对象为物品时,有维护、修葺、整治的意思;对象为人时,有滋扰、闹事、用言语或暴力教训对方的意思。
- 5 修文郎
- 1.传说晋苏韶死后现形,对他的兄弟说:"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修文郎凡有八人,鬼之圣者。"见《太平广记》卷三一九引晋王隐《晋书》。后因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
- 6 修为
- 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分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是有形的,软实力是无形的,无形胜有形,融合于十商之中,一个人唯有德才兼备,才能体现价值,促进社会和谐;若有才无德则会使社会不安定,阻碍社会进步。
- 7 修建
- 修建,拼音xiū jiàn,是指用砖、瓦、木料、水泥、砂等建造。
- 8 修德
- 修德,出自《左传·庄公八年》,解释为修养德行、行善积德。
- 9 修心养性
- 出处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 10 修筑
- 修筑,汉语词语,意思是修缮建筑;修建。
- 11 修远
- 长远,辽远。多指道路。《国语·吴语》:“ 越为不道,背其齐盟。今吾道路修远,无会而归,与会而先晋 ,孰利?”《墨子·非攻中》:“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 《楚辞·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刘向 《九叹·忧苦》:“山修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
- 12 修然
- 修然,汉语词语,拼音是xiū rán,释义是整饬貌、严正貌,出自《荀子·修身》。
- 13 修飾
- 修饰,指整理;装饰;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语出《北齐书·崔季舒传》:“ 文襄每进书 魏帝 ,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 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
- 14 修改
- 修改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ū gǎi,是指改动、删节或增添,改正,纠正修改有错误的文本,主要是为了达到提高文章质量的目的,包括四种方法:删、增、理、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