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读音
九品中正的意思
词语解释:
魏、晋、南北朝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引证解释
⒈ 魏、晋、南北朝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各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为九等(九品),供朝廷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沿至晋、南北朝,选取专重门第,致“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成为世族豪门把持政权的工具。 隋文帝时废除此制,改行科举制。参阅《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宋书·恩倖传论》。
国语词典
三国时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品第人才,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上报大中正,核实后上报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晋、南北朝皆因袭其制,至隋始废。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九品中正造句
- 我们家也是从江西出来的,陶渊明是晋朝时候人,那时候还没有科举,高门大户垄断了官职,还定下了九品中正制,把天下的家族分为九品。
- 诚然,海州窦家比起海州陈氏要短上七百年的传承,三百年前才有族人筑基成功,得以把家族列名《吴国氏族九品中正谱》。
- 这分别是修炼仙法要用的《九品中正决》与土地公专练的《大行土决》,你拿去好好修炼吧。
- 天下修行者,被划下九品中正制。
- 我们知道,九品中正制是曹魏始创的选官制度。
- 要想入仕,还要经过很重要的一关,那就是九品中正制的考评。
- 用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魏晋南北朝,国祚大多都不长久。
-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曹魏的统治,曹丕想出了九品中正制这么一个拉拢世家大族的方法,而有蜀一朝,诸葛亮对益州的地方豪强的整治就一直没有停息过。
- 本文认为此制并非东吴独创,而是借鉴并综合曹魏的户调制度与九品中正制度而来。
- 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
九品中正相关词语
- 1 九阳
- 九阳,天地的边沿,古代传说的日出处,义为太阳。
- 2 九疑
- 九疑:九嶷山
- 3 九霞觞
- 九霞觞,拼音jiǔ xiá shāng,酒杯名,常借指美酒。
- 4 九幽
- 九幽是指最低处和仙界是对应的,谓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九幽”是数量词,幽字有幽静,幽暗隐藏之意,九幽中的九字,只是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 数字,在数中最尊贵,所以有“极限”之意。九幽是指地底最深最深处,形容极高和极低的地方。
- 5 九派
- 九派,也指民间传说中的九大武术流派,即嵩山、武当、峨眉、昆仑、华山、青城、泰山、崆峒、天山。
- 6 九天揽月
- 九天是古代对天空的一种划分,古代认为天有九重,所以九天是天空的最高处;九天揽月,也就是可以到天空的各处。
- 7 九伤
- 释义:无限地哀伤。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忆杂佩兮且一欷,念锦衾兮以九伤。”
- 8 九思
- 九思是汉语词语,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其中记载着孔子“君子有九思”,具体指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9 九部乐
- 《九部乐》可称之为《炀帝九部乐》和《隋制九部乐》。“九部乐”一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隋代。隋文帝在公元589年灭陈完成了国家统一,结束了持续近三百年之久的南北分裂局面。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于是形成了南北、胡汉、雅俗、宗教、世俗各种音乐大融合的繁荣景象。
- 10 九黎
- 九黎指中国上古传说族群,在远古时代生活在东夷的一个部落联盟,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九黎共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9个氏族,蚩尤是他们的大酋长。
- 11 九连环
- 把玩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复操作,可使9个圆环分别解开,或合二为一。
- 12 九鸿
- 【出处】《鹖冠子·泰录》:“天有九鸿,地有九州。” 陆佃注:“《拾遗记》曰:‘望三壶如聚米,视八鸿若萦带。’说者以为八鸿,八方之名。鸿,大也。然则九鸿,盖九方欤?”
- 13 九畴
- 九畴指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
- 14 九宫格
- 九宫格,一款数字游戏,起源于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