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读音
吏部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吏部
(1)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例
例
英
(2) 又
引证解释
⒈ 旧官制六部之一。 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 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 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 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参阅《通典·职官五》。
⒉ 指南朝齐谢朓。朓曾为尚书吏部郎,故称。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一》:“韩子苍言, 欧阳文忠公寄荆公诗云:‘ 翰林风月三千首, 吏部文章二百年。’吏部,盖谓《南史》:‘ 谢朓于宋明帝朝,为尚书吏部郎,长五言诗。’也。 文忠之意,直使谢朓事。”
引沉约尝云:“二百年来,无此诗”
⒊ 指唐韩愈。韩愈曾为吏部侍郎,故称。
引宋江端友《韩碑》诗:“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
国语词典
职官名。旧时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铨叙、勋阶、黜陟等事。汉时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魏晋以后皆称为「吏部」。因专司铨选,故也称为「铨部」。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吏部
吏部造句
- 王世充僭号,署少吏部,颇亲近用事。
- 是一个少年官人,因仇家诬枉,失了宜职,只求一关节到吏部辨白是非,求得复任,情愿送此珠子。
- 但由吏部铨叙分发的人,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
- 或许是他的诗歌打动了吏部官员,庞锦还因此当上了浙江嘉兴府平湖县教谕。
- 不久改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凡三年,天性孝友。
- 臣建议,撤去他巡抚之职,再押回京师,交由吏部与大理寺议处,然后公示此案,以儆效尤。
- ‘民间人士稂莠不齐,操方言土语,恐污了圣上的耳朵,先要吏部审核。
- 浙江嘉兴县一位进士花两万三千两银子,贿买得到吏部考功司主事的官职。
- 计布之会孙名恺,恺公之后良九焉、孙合焉,九为吏部郎中,政简刑清而民悦。
- 旧事,左右仆射初上,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已下罗拜。
吏部相关词语
- 1 吏治
- 吏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lì zhì。是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史记·酷吏列传序》、《汉书.卷八.宣帝纪》等书均有相关记载。
- 2 吏职
- 吏职,是汉语词汇,拼音是lì zhí,即官职。也指官吏的职责。
- 3 吏势
- 【出处】《汉书‧食货志上》:“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 4 吏毕
- 谓当差期满。《汉书·霍光传》:“ 中孺 吏毕归家,娶妇生 光 。”
- 5 吏典
- 【示例】《清史稿·礼志十一》:“ 顺治十八年,世祖崩……听选官、监生、吏典、僧道,咸素服赴 顺天府 署,朝夕哭临三日。”
- 6 吏道
- 2、为政之道。
- 7 吏理
- 吏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ì lǐ,是指为政之道;官吏理事的才能。
- 8 吏科
- 吏科,读音 lì kē,汉语词语,官署名。明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属通政司,清属都察院。
- 9 吏鬼
- 吏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ì guǐ,是指祠官。
- 10 吏牍
- 吏牍,汉语词语,读音是lì dú,指公文;官方文书。
- 11 吏房
- 唐 宋 时中书省、门下省均设吏房。掌官吏任免、升降、赏罚及差官文书等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宋史·职官志一》。
- 12 吏属
- 吏属,读音lì shǔ,汉语词汇,释义为所管属的官吏;下属官吏。
- 13 吏员
- 吏员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泛指大小官员。
- 14 吏胥
- 吏胥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