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责读音
切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切责
(1) 严厉责备
英
引证解释
⒈ 互相切磋责勉。
引《论语·子路》“切切偲偲” 何晏集解引汉马融曰:“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
⒉ 严词斥责。
引《汉书·沟洫志》:“御史大夫尹忠对方略疏阔,上切责之。”
《后汉书·李云传》:“詔切责蕃秉,免归田里。”
宋曾巩《本朝政要策·宦者》:“继恩收蜀有功,宰相欲以为宣徽使。天子以为宦官不可令预政事,切责丞相,而置宣政使以命继恩。”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殴驸马》:“上大怒,下旨切责,夺其父职为民。”
⒊ 急切求索。
引唐元结《舂陵行》:“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国语词典
严厉责备。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切责
切责相关词语
- 1 切心
- 切心.犹言痛切。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必能陈说利弊,开道祸福,指斥时事,为切心之言,以悟陛下矣。”
- 2 切要
- (3).紧要;紧要的事。《新唐书·张廷珪传》:“羊非军国切要,假令蕃滋,不可射利。” 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五:“古人於临事切要处,未尝不自留一著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 于鳞徒步相携曰:‘子何太泄天机?’予曰:‘更有切要处不言。’” 叶圣陶《李太太的头发》:“这是非常公平的,而且也十分切要。”
- 3 切脉
- 脉诊是我国最早创用的诊断技术。古代有三部九候的遍诊法,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等。后世则以寸口诊法为主,并从脉的位置、次数、性状、形式等,分为多种,前人有二十四脉(《脉经》)、二十七脉(《濒湖脉诀》)、二十八脉(《诊家正眼》)、三十脉(《诊家枢要》)、三十二脉(《诊宗三味》)等诊法,现多沿用二十八脉。
- 4 切齿痛恨
- 切齿痛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iè chǐ tòng hèn,形容愤恨到极点。
- 5 切当
- 释义:贴切恰当。
- 6 切峻
- 汉语词语,解释为严厉;严峻。
- 7 切理餍心
- 切理餍心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iē lǐ yàn xīn,意思是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出自《文心雕龙·体性》。
- 8 切己
- 3.犹切身。贴心。
- 9 切病
- 切病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iē bìng,是指切中弊病。
- 10 切玉刀
- 切玉刀是天下最锋利的宝刃,使用人物是张华,出自《博物志》。
- 11 切玉
- 切玉,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切开的玉。
- 12 切题
- 释义:切合题旨。
- 13 切向速度
- 切向速度(英语:tangential velocity)是一种物理量,用来描述一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但不是它的速率。当一质点作等速率曲线运动时,质点的速度方向恒沿着该曲线之切线方向,而这个沿着曲线之切线方向的速度称为切向速度。切向速度会随着时间改变,其改变的量值由向心加速度决定。
- 14 切谏
- 意为直言极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