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正读音
五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射仪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为白、苍、黄、玄诸色。
五行官长。
即五政。谓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
泛指各项政治措施。
引证解释
⒈ 射仪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为白、苍、黄、玄诸色。
引《周礼·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騶虞》,九节五正。”
郑玄注:“五采之侯,即五正之侯也。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
汉张衡《东京赋》:“张大侯,制五正。”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大射登歌》:“巾车整三乏,司裘饰五正。”
⒉ 五行官长。
引《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
杜预注:“五正,五官之长。”
孔颖达疏:“言五官之长者,谓於殷时为五行官长。”
《孔子家语·五帝》:“康子曰:‘吾闻勾芒为木正, 祝融为火正, 蓐收为金正, 玄冥为水正, 后土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 孔子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
⒊ 即五政。谓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
引《鹖冠子·度万》:“天地阴阳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 庞子曰:‘敢问五正。’ 鶡冠子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
⒋ 泛指各项政治措施。
引《管子·禁藏》:“发五正,教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时功,施生谷也。”
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曰:“正,政通。”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五正
五正相关词语
- 1 五株
- 五大夫为 秦 官名,第九爵,后人误以为封五株松树,遂有此称。 唐 陆贽 《禁中春松》诗:“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封。” 宋 王令 《大松》诗:“却笑五株乔岳下,肯将直节事 秦嬴 !”参见“ 五大夫 ”。
- 2 五王
- 五王指的是五个皇家王族,均为唐代人。
- 3 五威将军
- ①将军名号。新莽时有五威将军苗訢。②南朝宋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五将军合称,皆第四品。陈则为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五将军合称,品位同,秩中二千石。
- 4 五位
- 五位即东、南、西、北、中五方之定位,是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
- 5 五位缾
- 五代时流行的铜制酒器。
- 6 五铣衣
- 见“五铢衣 ”。
- 7 五细
- 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左传·昭公十一年》:“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亲不在外,羁不在内。” 孔颖达 疏:“五细,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也不在庭,不当使居朝廷为政也。”
- 8 五闲
- 五闲wǔ xián,亦作" 五间 ",五种离间方法。
- 9 五行生克
- 五行生克是五行学说的一种观点。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宇宙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 10 五行舞
- 五行舞的释义是秦 汉 时乐舞名。出自《汉书·礼乐志》
- 11 五姓
- 五[五,读音作sì(ㄙˋ),繁体字仍为“五”,不可写作“伍”]。五姓全国人数12337人,北京人数不足10人,主要分布安徽、河南、四川 ,起源自“伍”姓,为躲避仇人而改姓为五。
- 12 五姓蕃
- 宋 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五个部族。《宋史·蛮夷传四·黔涪施高徼外诸蛮》:“ 黔州 、 涪州 徼外有 西南夷部 …… 宋 初以来,有 龙蕃 、 方蕃 、 张蕃 、 石蕃 、 罗蕃 者,号‘五姓蕃’,皆常奉职贡,受爵命。”
- 13 五丈原
- 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
- 14 五印
- 五印即印度 。古印度区划为东、西、南、北、中五部,故称五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