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杀读音
掩杀的意思
词语解释:
掩杀
(1) 乘人不备而进攻;冲杀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乘其不备而进攻;冲杀。
引宋范仲淹《奏马怀德乞转阁门祗候青涧城都监》:“自后掩杀蕃贼,破荡族帐,累度得功。”
宋岳飞《奏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子》:“臣今进兵……即行措置用兵掩杀,务速除荡。”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秦兵乘胜掩杀, 晋兵大溃。”
《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慌走, 建阳率军掩杀, 卓兵大败。”
国语词典
乘敌不备而袭击之。《薛仁贵征辽事略》:「催兵掩杀,太宗失败,兵荒将乱,伞倒旗斜。」《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等他回去之时,听炮响为号,伏兵齐起,上前掩杀。」也作「掩袭」。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掩杀
掩杀造句
- 此时庄园内家丁护院也手持兵器纷纷赶来,见员外爷都已动手,他们又岂敢怠慢,挥舞着刀枪剑戟一阵掩杀。
- 全军听令,立刻全速前进,趁着那些溃兵返阵之时,立即从后掩杀,一举冲破敌阵。
- 青宿见首领败北,战意顿时全无,四处逃窜,被五大帝国的军队疯狂掩杀。
- 射水鱼歼击机中队、天堂鱼攻击机中队、博鱼攻击机中队组成后续攻击集群,一列纵队,掩杀过来。
- 到时候,等待满州勇士的就是趁势进行掩杀,杀汉人军队一个落花流水。
- 湘军痛两次伤亡的惨剧,誓死复仇,人人思奋,踊跃先登,呼声动天地,冲锋掩杀,约两三时,击毙长毛一万七千多名,积尸如山,流血成渠。
- 韩信回兵掩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
- 近卫骑士,一号阵法,掩杀,寸草不留。
- 此时无论李靖的甘州守军,亦或是契苾何力的援军,无一不奋勇当先,追击掩杀阿史那厉尔的残部。
- 他顿时明白过来,敌人的战马有限,因此分出了有限的骑兵以突袭的方式进攻,缠住自己等人,然后剩下的步兵悄悄掩杀过来。
掩杀相关词语
- 1 掩襟
- (1) 底襟 英 lower hem of garment
- 2 掩关
- 掩关是一个词语,含义为.关闭;关门。
- 3 掩过饰非
- 掩过饰非,拼音yǎn guò shì fēi,意思是掩饰过失、错误。
- 4 掩膊
- 即披膊。古时铠甲遮护臂膊的部分。参阅 宋 曾公亮 《武经总要》卷十三。
- 5 掩踔
- 掩踔,读音 yǎn chuō,汉语词语,指盖过;超越。
- 6 掩茂
- 岁阴名。指太岁在戌之年。《汉书·天文志》:“﹝太岁﹞在戌曰掩茂。”《淮南子·天文训》:“掩茂之岁,岁小饥,有兵,蚕不登,麦不为,菽昌,民食七升。” 高诱 注:“掩茂,掩蔽茂冒也,言万物皆蔽冒。”参见“ 阉茂 ”。
- 7 掩心
- 掩心,指护胸的铠甲或刀柄末端铆住刀心的部位。
- 8 掩食
- 掩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ǎn shí ,是指遮盖之使发生亏蚀现象。
- 9 掩荫
- 掩荫,拼音是yǎn yīn ,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遮盖,荫蔽。
- 10 掩捕
- 《汉书·韩信传》:“上使使掩捕 梁王 ,囚之 雒阳 。”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明 刘基 《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记》:“公至,督有司掩捕,获其渠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请兵掩捕皆不应, 克捷 乃捕 李文成 下狱。”
- 11 掩鼻而过
- 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 12 掩鼻偷香
- 掩鼻偷香,是一个汉语词语。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出自《五灯会元·马颊本空禅师》。
- 13 掩苒
- 亦作'掩苒'。披靡,偃倒。 摇曳貌。 柔弱貌。 轻盈柔美貌;柔和貌。 萦绕貌。
- 14 掩隐
- (1) 遮蔽 英 hide from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