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帛读音
币帛的意思
词语解释:
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
泛指财物。
泛指财物。
引证解释
⒈ 缯帛。古代用于祭祀、进贡、馈赠的礼物。
引《墨子·尚同中》:“其祀鬼神也……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纸钱》:“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后代既寳钱货,遂以钱送死。”
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记赵梦得事》:“币帛不为服章,而以书字,上帝所禁。”
⒉ 泛指财物。
引《左传·襄公八年》:“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
晋葛洪《抱朴子·弭讼》:“今可使诸争婚者,未及同牢,皆听义絶,而倍还酒礼归其币帛。”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又不曾执羔雁邀媒,献币帛问肯。”
国语词典
币,财币。帛,绸缎等丝织品。币帛泛指古人餽赠所用的礼物。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币帛
币帛相关词语
- 1 币重言甘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用美言与金钱去引诱某人。
- 2 币物
- 财币货物。
- 3 币财
- 币财,读音为bì cái,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礼物;财货。
- 4 币锦
- 馈赠用的锦帛。《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申丰 从 女贾 ,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
- 5 币聘
- 聘请贤人用的礼物。
- 6 币仪
- 币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ì yí,是指进献的礼品。
- 7 币余
- 币余,读音为bì yú,汉语词语,指营造用料的剩余部分。
- 8 币制
- 货币制度,包括拿什么做货币和货币的单位,以及硬币的铸造,纸币的发行、流通等制度。
- 9 币值
- 币值是“单位货币价值”的简称。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指单位货币所包含的价值量。在足值货币与名目货币并行流通时,币值有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之分。前者指货币的币面价值,后者指货币实际包含的金属价值。足值货币的两种价值是相等的,而名目货币的两种价值则是背离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纸币的币值即指纸币的购买力或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由于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因此,纸币的价值一方面反映了流通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纸币自身的发行量。
- 10 币赍
- 币赍是汉语词汇,拼音bì jī ,出自《周礼·天官·外府》。
- 11 币籍
- 征收货币。《管子·轻重丁》:“且君币籍而务,则贾人独操国趣;君谷籍而务,则农人独操国固。” 郭沫若 等集校:“谓如专以征收货币为务。”
- 12 币法
- 国家所规定的货币法制。
- 13 币马
- 语出:《周礼·夏官·校人》:“凡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饰币马,执扑而从之,凡宾客受其币马。”
- 14 弊帛
- (2).币帛。弊,通“ 币 ”。《鹖冠子·武灵王》:“所谓因人事者,结弊帛,用货财,闭近人之复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