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杖读音
兵杖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兵仗"。 2.兵器。 3.特指棍棒一类兵器。 4.借指执兵杖的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兵仗”。
⒉ 兵器。
引《汉书·梁怀王刘揖传》:“尽出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
《周书·贺拔胜传》:“性又通率,重义轻财,身死之日,唯有随身兵仗及书千餘卷而已。”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禽其战櫂都虞候王暉等,获兵仗数万。”
清昭槤《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武备院掌上甲胄、弓矢、兵仗及鞍轡、行帐诸事。”
⒊ 特指棍棒一类兵器。
引《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蚩尤﹞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
⒋ 借指执兵杖的人。
引唐谷神子《博异志·张遵言》:“行七八里,见兵仗等五十餘人,形神则常人耳。”
国语词典
兵器的总称。《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怀王刘揖传》:「愿令王,非耕、祠,法驾毋得出宫,尽出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毋得以金钱财物假赐人。」也作「兵仗」。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兵杖
兵杖相关词语
- 1 兵阵
- 兵阵,读音bīng zhè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 古指作战队伍的行列及组合方式。
- 2 兵子
- 对小兵的称呼,三国时期小兵的称呼。
- 3 兵埶
- 指用兵布阵。《后汉书·皇甫规传》:“土地山谷,臣所晓习;兵埶巧便,臣已更之。”《后汉书·皇甫规传》:“﹝臣﹞以所习地形兵埶,佐助诸军
- 4 兵意
- 三国 蜀 诸葛亮 《又与张裔蒋琬书》:“ 姜伯约 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 5 兵微将寡
- 出自元·郑廷玉《楚昭公》。
- 6 兵术
- 兵法,战术。《北史·房豹传》:“ 李老 、 孔丘 之才智, 吕望 、 孙武 之兵术……不应历运之兆,终无帝主之位。” 唐 李德裕 《题冠盖里》诗:“自喜无兵术,轻裘上閟宫
- 7 兵尉
- 兵尉,战国时期军事职官名称。战国时期将军属下掌兵政事务的职宫,类似汉以后的校尉。
- 8 兵不厌权
- 兵不厌权,读音是bīng bù yàn quán,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 9 兵贵先声
- 兵贵先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īng guì xiān shēng,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 10 兵工
- 军工。制造武器装备的军事工业。
- 11 兵荒
- 兵荒,指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语出《南史·沉恪传》:“兵荒之后,所在残毁。”
- 12 兵祸
- 兵祸,读作bīng huò,汉语词语,意为战争造成的灾祸连遭。
- 13 兵争
- 兵争释义是以兵争战,出自《左传·宣公十一年》。
- 14 兵主
- 第二种种解释:谓军队的主帅。《管子·地图》:“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 於陵 刘芝生 ,聚众数万,将南渡。忽一肥男子诣栅门,敞衣露腹,请见兵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