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括读音
帖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
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
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引证解释
⒈ 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 《新唐书·选举志上》:“进士科起於隋大业中,是时犹试策。
引高宗朝, 刘思立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故为进士者皆诵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夹带怀挟》:“如古所谓帖括者,则又仅可资诵习,而於文义多致面墙。”
⒉ 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
引《明史·熊廷弼传》:“疆埸事,当听疆埸自为之,何用拾帖括语,徒乱人意,一不从,輒怫然怒哉!”
⒊ 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明清时亦用指八股文。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金又买异姓儿,私子之。延儒师,教帖括业。”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论余大先生的举业,虽不是时下的恶习,他要学国初帖括的排场,却也不是中和之业。”
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诗:“应制臺阁体,和声帖括诗。”
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 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
国语词典
唐代举子把经书里难记的句子编成歌诀,以便诵读,称为「帖括」。后来通指科举的文字。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帖括
帖括相关词语
- 1 帖经
- 帖经,是汉语词汇,出自《通典·选举三》,解释为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
- 2 帖服
- 释义:指服贴;顺从。
- 3 帖写
- 帖写,汉语词汇,读音为tiě xiě,意思为清时衙门中抄写小吏。
- 4 帖学
- 帖学,是指研究法帖的源流优劣以及书迹的真伪等的一门学问,也是指崇尚魏晋以下法帖的书法学派,与“碑学”相对。帖学有“学晋”“晋唐行草小楷”“主要学阁帖”等三种基本含义。其发端建立在北宋时期《淳化阁贴》的辗转翻刻传拓的基础上,其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墨本与刻石的拓片或拓本。帖学以手札、书信为主,多忠实于原迹,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书作者的原本写字风格。
- 5 帖文
- 帖文是汉语词汇,拼音是tiě wén,意思是帖经。
- 6 帖息
- 帖息,拼音:tiē xī。解释,驯服;平服。出处,唐 无名氏 《李謩》:“ 李生 再拜,众皆帖息,乃散。”
- 7 帖黄
- 帖黄出自 唐 李肇 《唐国史补》的一个典故含义
- 8 帖发
- 帖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iě fā,是指行文发送。
- 9 帖例
- 帖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iē lì,是指帖附前例。谓依前例量刑。
- 10 帖帖
- 帖帖形容帖伏收敛之貌,来源于《释名·释床帐》:“牀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
- 11 帖伏
- 帖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iē fú,是指贴地而伏,顺从不反抗。
- 12 帖妥
- (4).妥帖,合适妥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诗用助语字贵帖妥。如 杜少陵 云:‘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皆混然帖妥。” 清 黄景仁 《消寒夜集分赋》:“商略身世事,百法欠帖妥。”
- 13 帖子
- (3) [post]:在网站BBS(电子公告栏)上或聊天室中自由发表意见的文字。
- 14 填帖
- 唐 代科举制度中的明经科以“帖经”试士,应试者须填写被帖去的经文,故称填帖。《新唐书·选举志上》:“进士科起於 隋 大业 中,是时犹试策。 高宗 朝, 刘思立 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