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知著读音
以微知著的意思
词语解释:
根据刚露出的征兆即可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
引证解释
⒈ 根据刚露出的征兆即可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
引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故子胥知姑苏之有麋鹿; 辅果识智伯之为赵禽; 穆生谢病,以免楚难; 邹阳北游,不同吴祸。此四士者,岂圣人哉?徒通变思深,以微知著耳。”
参见“见微知著”。解释:微:微小;著: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出处:宋·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国语词典
从事物的细微处,推知其真象及发展趋势。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以微知著
以微知著造句
- 凡事不要轻信,首先是明辨是非,其次是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抵住歪风。
- 凡事要明辨是非,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
- 凡事不要轻信,首先是明辨是非,其次是以微知著,要敢于坚持真理,抵触歪风。
- 早报记者李伟浦江变迁,以微知著,勾勒的是一个行进中的上海。
- 游客在游览时主动承担维持公共秩序的工作,这样的例子也许不是普遍现象,但以微知著,我们有理由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 编导从“小”入手,以小雕刀来塑大形象,以小见大,以微知著,于情动人,于无声处听惊雷。
- 虽然不是绝对的,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于此以微知著。
以微知著相关词语
- 1 以小见大
-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2 以日易月
- 帝王去世,太子继位得服丧三年(三十六月),后来 汉文帝 改为三十六日即释服终丧,因称“以日易月”。一说谓二十七日释服。
- 3 以副养农
- 1.在农业生产收入不足或不够宽裕的情况下,用副业收入来加以补充。
- 4 以古非今
- 以古非今,中国古代法律罪名。指的是以言论或文字借历史而讽喻、影射或攻击当朝的行为。秦王朝为巩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下焚书令,禁止儒生以私学谤政而惑乱人心,对引用三代故事非议朝政和利用儒家诗书讽喻现实者,一律惩治。
- 5 以刺世事
- 以刺世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ǐ cì shì shì,意思是来讽刺当世之事。
- 6 以狸饵鼠
- 以狸饵鼠,成语,意思是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7 以狸至鼠
- 以狸至鼠(yǐ lí zhì shǔ),是汉语词汇,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同“以狸饵鼠”。
- 8 以刑去刑
- 以刑去刑是指对犯罪用重刑惩处,使人畏刑而不敢犯法,从而达到不用刑罚的目的。这是先秦时期法家重要的法律思想,以商鞅.韩非为代表。商鞅主张“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其“重刑”的含义,一方面是“刑多而赏少”、“先刑而后赏”、“重刑轻赏”,另一方面是.加重轻罪的刑罚,这样才能"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 9 以一奉百
- 以一奉百,成语,作谓语、定语。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语出汉·王符《潜夫论·浮侈》:“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 10 以镒称铢
- 以镒称铢(yǐ yì chēng zhū): 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出自 《孙子·形》。
- 11 以指挠沸
- 以指挠沸,成语,作谓语、定语。挠:搅。用手指搅开水。比喻不自量力,一定失败。出自《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
- 12 以汤止沸
-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其气势。出自《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 13 以身试险
- 以身试险,读音yǐ shēn shì xiǎn,释义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出处 《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 14 从一以终
- 从:跟随;终:终身,一辈子。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