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读音
扶老的意思
词语解释:
①搀扶老人:扶老携幼。②拐杖的别名:策扶老以流憩。
引证解释
⒈ 谓手杖可供老人凭借扶持。后因用以为手杖的别名。
引《艺文类聚》卷九二引汉应劭《风俗通》:“《周官·罗氏》:‘献鳩养老。’ 汉无罗氏,故作鳩杖以扶老。”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憇,时矫首而遐观。”
宋黄彻《郊行》诗:“江干食息呼扶老,木末攀缘讶宛童。”
金宇文虚中《和高子文秋兴》:“散步双扶老,栖身一养和。”
⒉ 一些可供做手杖的树、藤、竹的名称。
引《诗·大雅·皇矣》“其檉其椐” 三国吴陆玑疏:“椐,樻。节中肿,似扶老,今灵寿是也。”
阮元校勘记:“扶老,木名,可以为杖。”
《山海经·中山经》“﹝龟山﹞多扶竹” 晋郭璞注:“邛竹也,高节实中,中杖也。名之扶老竹。”
《后汉书·周磐传》“磐同郡蔡顺,字君仲,亦以至孝称” 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蔡顺事母至孝。井桔橰朽,在母生年上,而顺忧,不敢理之。俄而有扶老藤生,绕之,遂坚固焉。”
晋崔豹《古今注·都邑》:“汉成帝顾成庙有三玉鼎,二真金罏,槐树悉为扶老拘拦,画飞云龙角於其上也。”
⒊ 秃鹙的别名。
引晋崔豹《古今注·鸟兽》:“扶老,秃秋也。状如鹤而大,大者头高八尺,善与人鬭,好啖蛇。”
一说为刻有秃鹙头形的拐杖。 宋无名氏《采兰杂志》:“山中老人以秃鶖头形刻杖上,谓之扶老,以此鸟能辟蛇也。 《古今注》以秃鶖为扶老,甚谬。”
⒋ 搀扶老人。参见“扶老携幼”。
国语词典
扶,扶竹,一种竹子。因扶竹适做拐杖,故称杖为「扶老」。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扶老
扶老造句
- 火车到站后,乘务员迎上前去,扶老携幼,帮助旅客出站。
- 在这个村子里每个人都扶老携幼得生活着。
- 解放前,我的家乡一遇到洪涝灾害,村民们便扶老携幼,四处逃荒。
- 小红利用假期到车站学雷锋,树新风,帮助旅客倒水,扶老携幼。
- 战争年代,爷爷扶老携幼来到东北谋生。
- 学雷锋,做雷锋,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已在我们的社会里慰情胜无了。
- 所有的人都应该诚实、勤劳、扶老携幼。
- 灯展期间,许多乡亲扶老携幼,驻足世界会的展场参观。
- 共有约一万名市民扶老携幼到天文台参观。
- 当代学生应该要有扶老携幼的美德。
扶老相关词语
- 1 扶胥
- 亦作'扶胥'。 树名。 古代兵车上的藩盾。扶助。
- 2 扶正
- 扶正是汉语词语,出自《赠章仇将军》,《经筵讲章》,《儒林外史》等。
- 3 扶舆
- 扶舆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ú yú,是指勉强扶持。
- 4 扶柩
- 扶柩fú jiù,汉语词语,释义为护送灵柩。
- 5 扶轮
- 国际扶轮也被称为国际扶轮社;是由分布在一百六十八个国家和地区总共约三万三千个扶轮社组成的国际组织。各地扶轮社的成立皆须向国际扶轮申请且获得同意,并遵循共同的准则运作;原则上各扶轮社都是独立运作的社团,但会间接接受国际扶轮的指导。
- 6 扶风帐
- 扶风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ú fēnɡ zhànɡ,意思是讲坛﹑学舍。
- 7 扶倾济弱
- 出 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 8 扶正祛邪
- 扶正祛邪,fú zhèng qū xié。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 9 扶将
- 扶将,读音fújiāng,汉语词语,解释为搀扶,扶持,例为“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词》
- 10 扶墙
- 扶墙,fú qiáng,原指扶着墙或形容初学走路,常被网友用作网络流行语,意思是对所发生的事情感到很惊讶。表示听到或见到什么事物后而感到惊讶,惊讶得都站不稳了,需要扶一下墙,以来稳住好身体的重心。
- 11 扶风帐纱
- 扶风帐纱出自《后汉书·马融传》。
- 12 扶丧
- 扶丧,读音fú sàng,是汉语词语,意思是护送灵柩。
- 13 扶同
- 释义:1、符合;附和。2、伙同。
- 14 扶助
- 扶助,指扶持帮助。语出《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其治务在摧折豪彊,扶助贫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