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褐读音
鹑褐的意思
词语解释:
褴褛的短衣。比喻穷困的处境。
引证解释
⒈ 褴褛的短衣。比喻穷困的处境。
引清李渔《慎鸾交·送远》:“不到中年觅小星,岂是夫纲正,况又在琴瑟方调,鸞凤初乘,鶉褐才离,龙榜新登。”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鹑褐
鹑褐相关词语
- 1 鹑腊
- 鹑腊是汉语词汇,读音是chún là ,出自萍洲可谈。
- 2 鹑纬
- 《明史·乐志二》:“祭毕,乐舞童羣歌《云门之曲》:景龙精兮时见,测鹑纬兮宵悬。”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侬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 3 鹑鹊之乱
- 指亲人之间的乱伦。
- 4 毳褐
- 毛制的僧衣。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五:“有士人退朝,诣其友生,见衲衣道人(僧人)在坐,不怿而去。他日,谓友生曰:‘公好衣毳褐之夫,何也?吾不知其贤愚,且觉其臭。’友生应曰:‘毳褐之臭,外也……吾视毳褐,愈於今之朱紫远矣。’”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麤粝适口而膏粱疏,毳褐附身则绮纨赘矣。”参见“ 毳衲 ”、“ 毳客 ”。
- 5 貂褐
- 貂褐是汉语词语,拼音是diāo hè ,意思是用貂皮制的短衣。
- 6 斗鹌鹑
- 斗鹌鹑亦称“冬兴”、“鹌鹑圈”。旧时民间娱乐活动,发源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流行于全国各地,每年初冬举行。旧时,过了春节之后,农民闲暇时会以斗鹌鹑作为消遣。 人们养鹌鹑,以养雄鹌鹑为主,目的是为斗架,通常只有捕鹌鹑的人家才养雌鹌鹑(雌鹌鹑为了捕捉、引诱野鹌鹑)。 鹌鹑按年龄与身上的羽毛,可以区分为四种:处子、早秋、探花、白堂。四种之中,又只有白堂会斗。春节过后的雄鹌鹑,羽毛最为丰满。因此,在斗鹌鹑的场合中,所看到的只只都是白堂。 凡是养鹌鹑的,都懂得一些斗鹌鹑与训练的常识。刚刚捕到的野鹌鹑是不会斗的,也不肯斗。过肥或过瘦的也不会斗,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常识。
- 7 短褐
- [特征] 用粗布做的上衣下裤的男装,上衣长度一般在臀部和膝盖上下。
- 8 短褐穿结
- 释义 短褐:粗布短衣,穿:破;结:打结。形容衣衫褴褛。
- 9 短褐不全
- 短褐不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duǎn hè bù quán,形容生活贫苦。出自《对蜀父老问》。
- 10 短褐袍
- 粗布的短衣。《水浒传》第十五回:“头绾两枚鬅松双丫髻,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参见“ 短褐 ”。
- 11 短褐不完
- 短褐不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ù hè bù wán,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
- 12 剪髪被褐
- 削发,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
- 13 鹑居
- 鹑居是汉语词汇,拼音为chún jū,意思是野居无常处,出自《庄子·天地》。
- 14 鹑星
- 指井、鬼二宿。 唐 马吉甫 《蝉赋》:“鹑星兮御夏,鵙鸣兮登序。” 唐 张鍊 《尊胜陀罗尼宝幢铭》:“妙崇实相载宝经,旁悬兔月挂鹑星。”参见“ 鹑首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说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