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读音
衣食的意思
词语解释:
衣食
(1) 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种基本生活资料
英
引证解释
⒈ 衣服和食物。泛指基本生活资料。
引《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唐杜甫《客夜》诗:“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庄农人家,耕种刨锄,剩些衣食:也叫作‘有主儿的钱’。”
许地山《空山灵雨·债》:“我有好的衣食,总想先偿还他们。”
⒉ 借指俸禄。
引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况某性疎且拙……因此遂得退藏,盖亦自幸。苟致之剧地,责其功绩,徒自劳困,而无补于时也。衣食之分,祇此而已。”
⒊ 指生计。
引《水浒传》第一一三回:“俺四个只着打鱼的做眼, 太湖里面寻些衣食。”
清孙枝蔚《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之四:“衣食起干戈,世路多险艰。”
⒋ 犹行当;职业。
引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解元,俺这门衣食,不知几时是了也呵。”
⒌ 穿衣与饮食。谓赖以为生。
引《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
《史记·平準书》:“胡降者皆衣食县官,县官不官,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駟,出御府禁藏以赡之。”
宋范仲淹《蔡君墓表》:“君以好古,不合于有司,退居淄川郡之北郊,有田数十顷,而衣食之,以贫为乐,未尝屈于人。”
清梁章鉅《退庵随笔·交际》:“先生与人洞朗轩闢,不施戟级,族姻友旧不自立者,必待我然后衣食、嫁娶、丧葬。”
⒍ 给人穿衣与饮食。谓养活。
引《国语·郑语》:“周弃能播殖百穀蔬,以衣食民人者也。”
《汉书·沟洫志》:“涇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宋黄庭坚《再和公择舅氏杂言》:“有衣食我家之德心,使我蝉蜕俗学之市。”
清黄宗羲《刘太夫人传》:“性好施与,衣食其族人,岁有常廪。”
国语词典
衣服和饮食。泛指生活所需。
词语翻译
英语
法语
网络解释
衣食
衣食造句
- 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当兵就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
- 要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变化,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是最好的例证。
- 这些企业是工人们的衣食父母。
- 解放前,一遇洪灾,成千上万的灾民衣食无着,嗷嗷待哺,情景十分凄惨。
- 农民是我们衣食的开路先锋。
- 爸爸为了家人,每天披星戴月地工作著,好让我们衣食无缺。
- 农民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盼望农民有钱就像他们盼望自己一样。
- 这群热心的义工,长久以来照顾著这些孤苦伶仃的老人,让他们衣食无缺。
- 他是一个小康人家子弟,不愁衣食温饱,年年有余钱,积少成多,已经买了地。
- 在黑暗年代里豺狼当道;老百姓衣食无着;无法生存。
衣食相关词语
- 1 衣衾
- 意思是:1、衣服与被子。2、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 2 衣敝履空
-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鲍宣传》:“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饮食,又以历遗公卿,被虚伪名。”
- 3 衣冠礼乐
- 衣冠礼乐是汉语词语,意思是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
- 4 衣取蔽寒
- 出处: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 5 衣领
- 从字面义来看,衣领就是衣服的领子部分。但是,不同颜色的衣领有着不同的含义。
- 6 衣被
- 衣被,指衣服和被褥;给人衣服穿,比喻加惠于人等。语出《吕氏春秋·节丧》:“轝马、衣被、戈劒,不可胜其数。”
- 7 衣橱
- 衣橱通常指装衣服的器具。引申意思为一个人全部的服饰,特别是那些可以在较重要场合配套穿着的服饰。可以整理及起到一个小搭配间的作用。
- 8 衣鱼
- 衣鱼,亦称剪刀虫、蠹鱼、璧鱼、燕尾虫等,是一类较原始的无翅小型昆虫,属缨尾目、衣鱼科,全世界已知250种左右,我国已知20余种。该虫不仅是室内干储物的蛀虫,更是各地图书馆里普遍存在的重要档案图书文物害虫。在我国,图书馆里常见的种类有毛衣鱼(Ctenolepisma villosa)、台湾衣鱼(Lepisma serricom)、家衣鱼(Lepisma saccharina)等。
- 9 衣褶
- 衣褶是汉语词语,读音为yī zhě,意思是衣服的褶裥。
- 10 衣单食薄
- 衣单食薄(yī dān shí bó)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出自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 11 衣褐
- 衣褐,读音yì hè,汉语词语,比喻人外表朴素而内藏真才。
- 12 衣裾
- (1) 衣服的前后襟 例 袅袅身轻约画图,轻风习习衣裾。——《梼杌闲评——明珠缘》 英 the front and the back of a Chinese robe or jacket
- 13 衣衿
- (1) 衣服当胸前的部分 英 one or two pieces waking up the front of a Chinese jacket
- 14 衣衫蓝缕
- 衣衫蓝缕,读音yī shān lán lǚ,汉语成语,形容衣服破烂不堪。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 若敖 、 蚡冒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