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纷错读音
议论纷错的意思
词语解释: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引《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
亦作“议论纷紜”、“议论纷纷”。 《通志·乐府总序》:“东汉之末,礼乐萧条,虽东观石渠议论纷紜,无补於事。”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再説贾似道罢相,朝中议论纷纷,谓其罪不止此。”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阿穉》:“凡见阿雏者,男则颠倒,女则欣慕,猜疑默拟,议论纷紜。”
刘绍棠《西苑草》:“他俩现在越发脱离群众,每天下午跑到宝塔下去谈天,群众议论纷纷。”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议论纷错
议论纷错相关词语
- 1 议题
- 议题是一个汉语名词,拼音是yì tí,一般指会议讨论的题目。
- 2 议会制
- 议会制又称内阁制,包括“内阁君主立宪制”及“内阁共和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是其政府首脑(台湾宪政学者与文献称之为“行政首长”,以有别于议会领导人)的权力来自议会(国会)的支持,而这种支持通过两种途径落实:第一是议会改选后的多数议席支持,第二是政府首脑赢得议会的信任投票。因此,所属政党未能赢得议会大选的政府首脑连同其内阁必须提出辞职,而未能通过议会信任投票的政府首脑,连同其内阁也必须辞职。由议会重新在席位居多数的党派中协商选举产生新的首脑与内阁。议会制下政府首脑(总理)的权力普遍较大。
- 3 议殿
- 朝廷议政之殿。 晋 左思 《蜀都赋》:“内则议殿爵堂, 武义 虎威 。” 张云璈 曰:“议殿者,即所谓会议之殿耳。”见《选学胶言·左思<蜀都赋>》。
- 4 议疏
- 议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ì shū ,是指疏解经籍的著作。
- 5 议政
- 议政是汉语词语,拼音为yì zhèng,释义为议论政事。
- 6 议稿
- 奏议的草稿。 清 陈仪 《上朱相国书》:“忆初设此官时,大人议稿第一条,即收用效员,诚为深虑远见,至此而益知其不可易也。”
- 7 议曹
- 郡守的属吏。《汉书·循吏传·龚遂》:“数年,上遣使者徵 遂 ,议曹 王生 愿从。”《南史·崔慧景传》
- 8 议断
- 《晋书·刑法志》:“及于 江 左, 元帝 为丞相时,朝廷草创,议断不循法律,人立异议,高下无状。”《明史·刑法志二》:“议断既成,部、寺各立长单,刑部送审挂号,次日即送大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遇了乡人有甚么争执等事,都由公局绅士议断。”
- 9 议量
- 权衡裁夺。
- 10 议论纷纭
- 议论纷纭(yì lùn fēn yún):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出自 《后汉书·袁绍传》。
- 11 议院
- 议院,也作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监督内阁行政,并对内阁所作行政政策拥有决定权和否决权。
- 12 议叙
- 清制于考核官吏以后,对成绩优良者给以议叙,以示奖励。议叙之法有二,一加级,二纪录。又由保举而任用之官亦称为议叙,如议叙知县之类。
- 13 议事日程
- 议事日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shì rì chéng,意思是对于会议会谈的日程安排。
- 14 议会
- 议会,parliament,又称为国会。议会起源于英国,是从封建性质的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1265年贵族S.de孟福尔以摄政名义召开由贵族、僧侣、骑士和市民参加的会议。后来被认为是英国议会的开端,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于1689年、1701年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赋予议会立法、决定财政预算、决定王位继承、监督行政管理等方面权力,从此议会成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最高立法机关。以后为美国、法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