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月读音
跳月的意思
词语解释:
苗彝等族人民的一种风俗。
引证解释
⒈ 苗彝等族人民的一种风俗。于每年初春或暮春时,未婚的青年男女,于月明之夜,聚集野外,尽情歌舞,叫做“跳月”。相爱者,通过各种活动,即可结为夫妻。
引《续文献通考·乐考十》引清田雯《黔书》:“每岁孟春, 苗之男女,相率跳月,男吹笙於前以为导,女振铃以应之。”
清陆次云《跳月记》:“苗人之婚礼,曰跳月。跳月者,及春而跳舞求偶也。”
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二回:“后人陈云伯留有长歌一闋,赞龙么妹道……功成归去定何如,跳月姻缘梦有无?”
国语词典
苗、彝族习俗。每年春季或节日庆典的夜晚,男女盛装歌舞庆祝,未婚者吃芦笙以和歌辞,于舞宴中择偶求婚,称为「跳月」。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跳月 (苗族、彝族风俗)
跳月造句
- 跳月堂每年搞运动时都会有治安来管理安排机动车停车地点,逼得让机动车随便乱停车,不然会导致道路拥堵。
- 阿细跳月是彝族民间传统舞蹈。
- 云南弥勒众人欢度阿细跳月节。
- 实拍彝族传统舞蹈阿细跳月的激情欢快场面。
- 这个跳月堂的地名也是这样而来的。
- 嫦娥见了你要跳月自杀,帅哥因为追你汗如雨下,全世界的富翁排队给你送花,全宇宙男人都想和你通通话,你的魅力真是大,三八妇女节,祝你开心笑哈哈!
- 一群年轻人听到美女的声音那个心里不知有多兴奋,再说在跳月堂逛了一天都没什么收获,没想到到这打耳洞的男孩家喝酒居然还有这等福利待遇。
- “阿细跳月”跳出彝家人如火热情。
- 只是这一跳月儿却有点控制不住灵力,差点窜到屋顶上。
- 在跳月场上或是在结婚仪式上,蜡染服饰及工艺明显地标志着姑娘是否心灵手巧和聪明伶俐。
跳月相关词语
- 1 跳石
- 跳石这运动是全身运动,也给身体带来灵敏度和柔韧性,增加了膝盖软骨和肌肉等综合力量,还有增加腰的敏感性和增加人的精神融通,使人在日常生活中和身体有种通透的感觉。
- 2 跳神
- 跳神,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民间巫卜风俗。是藏传佛教寺院最隆重的祭典活动之一。跳神面具多为立体雕刻面具,也有少量平面的布面具。跳神面具除表现佛像、菩萨像、历代高僧圣人像之外,更多的是表现“益西巴”和“吉德巴”两大类邪法中的各类神仙鬼怪,这些护法神灵的职责是护卫佛法和修行佛法之人。
- 3 跳浪
- 跳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iào làng,指(1).腾跃跳动。 (2)上窜下跳。
- 4 跳天
- 跳天,汉语词语,拼音是tiào tiān,比喻跋扈横行的情状。
- 5 跳剑
- 跳剑,汉语词语,拼音是tiào jiàn,释义是耍剑。
- 6 跳还
- 跳还,拼音是tiào hái,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逃归。
- 7 跳場
- 苗族在贵州是少数民族中的大族,贵州有许多地区都聚居着苗族。苗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苗族又根据各自的习俗,服饰等,分为小花苗,大花苗,长角苗,白苗,青苗等等等等。
- 8 跳白索
- 亦称“ 跳百索 ”。儿童跳绳游戏。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一》:“跳百索,﹝正月﹞十六日,儿以一绳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似乎百索,其实一也。羣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否则为索所绊,听掌绳者绳击为罚。”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蒙儿。” 阿英 《灯市》:“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叫‘跳白索’。”
- 9 跳驼子
- 跳驼子是一个词语,读音tiào tuó zǐ 方言。用谎话骗人。
- 10 跳追
- 跳追,拼音为tiào zhuī ,谓疾速追逐。
- 11 跳跃器
- 体操器械的一种。一般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低可调节。可做腾越﹑全旋等动作。又称山羊。
- 12 跳箱
- 体操器具之一。由多个长方形木箱垒叠而成。长155厘米、宽40厘米,高低可调节。箱面用皮革或帆布制成。可作滚翻、腾越等动作。常用作为鞍马、跳马的辅助训练。
- 13 跳虱
- 跳虱,读音为tiào shī,是一个汉语词汇,即跳蚤。
- 14 跳篱骗马
- 跳篱骗马,拼音是tiào lí piàn mǎ,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谓偷窃和拐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