袴褶读音
袴褶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服装名。上穿褶,下着裤,外不加裘裳,故称。名起于汉末,始为骑服。盛行于南北朝,亦用作常服﹑朝服。唐末渐废。
引证解释
服装名。上穿褶,下着裤,外不加裘裳,故称。名起於汉末,始为骑服。盛行於南北朝 ,亦用作常服、朝服。
唐末渐废。《三国志·吴志·吕范传》“迁都督” 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 范出,更释褠,著袴褶,执鞭,诣閤下启事,自称领都督。”《晋书·杨济传》:“ 济有才艺,尝从武帝校猎北芒下,与侍中王济俱著布袴褶,骑马执角弓在輦前。” 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儒冠忽忽垂五十,急装何由穿袴褶。”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杜氏书画》:“画中有伟丈夫,设皋比亭中,亭下壮士林立,挟弓矢,衣袴褶,顾盼自雄。”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胡服考》、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六章第一节。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袴褶
袴褶相关词语
- 1 袴纨
- 袴纨,读音kù wá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犹纨袴。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多含鄙薄意。
- 2 袴包脑
- 袴包脑,读音kù bāo nǎo,汉字词语,意思是见不得世面的人。
- 3 袴带
- 袴带,是一个汉语词汇,亦作“裤带”。系裤的带子。
- 4 袴衩
- 袴衩,亦作“裤衩”。拼音是kù chà,是汉语词汇,解释为 贴身穿的短裤。
- 5 袴兜
-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他们身上只有中饱而肥的皮肉,满裤兜的美钞和白洋。”
- 6 袴管
- 亦作“裤管”。裤腿。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前发齐眉,后发垂肩……亦著蝴蝶履,长拖裤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有时候溪中涨了小小的水,就把裤管高卷……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
- 7 袴靴
- 兵服;戎装。裤和靴的合称。古代男子下体之服多用裳、履,而战士则用裤、靴,以便乘骑,因称兵服为袴靴。指代戎装。唐韩愈《送郑尚书序):“太府帅或道过其府,府帅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袴靴迎郊。”宋刘克庄(次韵实之春日诗再和》诗之二:“少小从军事靴,只今庙算主通知。”
- 8 袴鞾
- 袴鞾,读音为kù xuē ㄎㄨˋ ㄒㄩㄝ,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军服。
- 9 袴襦
- 释义:1、地方官吏的善政。2、衣裤。
- 10 袴襦歌
- 袴襦歌,对地方官吏善政的称颂。读音kù rú gē,注音ㄎㄨˋ ㄖㄨˊ ㄍㄜ。出自宋代杨万里的《辛卯五月送邱宗卿太傅出守秀州》诗。
- 11 袴腰带
- 袴腰带,汉语词语,拼音是kù yāo dài,释义是腰间系裤的带子。
- 12 袴衫
- 《南齐书·豫章王嶷传》:“小儿奴子,并青布袴衫。”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 于阗国 ﹞其俗妇人袴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
- 13 袴筒
- 袴筒,读音kù tǒng,汉语词语,意思是亦作“裤筒”。 裤腿。
- 14 袴腿
- 袴腿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ù tuǐ,亦作“裤腿”。指裤子穿在两腿上的筒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