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辨读音
舌辨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舌辩"。 2.唐宋时称说书者为舌辨。 3.口才敏捷。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舌辩”。
⒉ 唐宋时称说书者为舌辨。
引宋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説话者谓之舌辨。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
⒊ 口才敏捷。
引《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知修是个舌辨之士,有心难之。”
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金丹说客》:“金丹者,吾邑诸生也。素以舌辨见称,微有拳勇。”
《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九回:“况且伊紫旒这个人能言舌辩。在上海若干年,上下人等,三教九流,他没有不认得的。”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舌辨
舌辨相关词语
- 1 舌挢
- 舌头举起。形容惊异的样子。 梁启超 《新历史·论纪年》:“昔 上海 强学会之初开也,大书 孔子 卒后二千四百七十三年。当时会中一二俗士闻之,舌挢汗下色变。”
- 2 舌挢不下
- 舌挢不下,读音shé jiǎo bù xià,汉语词汇,指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 3 舌面前音
- 舌面可以抬起,抵住上腭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的阻碍。其中,利用舌面前面抬起抵住硬腭前部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叫做舌面前音。相对应的还有舌面中音和舌面后音。舌面后音就是舌根音。在客家话中有舌面中音。
- 4 舌敝
- 1.见"舌弊"。
- 5 舌敝唇枯
- [talk till one’s tongue and lips are parched] 形容话很多,说得舌疲口干。
- 6 舌弊
- 亦作“ 舌敝 ”。谓说话很多,舌为之疲。《战国策·秦策一》:“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明史·吴道南传》:“他若储宫出讲:诸王豫教……补言官诸事,廷臣舌敝以请者,举皆杳然,岂陛下简置臣等意。”
- 7 舌簧
- 舌簧,shé huáng,汉语词语,指巧舌如簧,出自《诗·小雅·巧言》:“巧言如簧。”
- 8 舌伤
- 例句:人言可畏,舌伤难医。
- 9 舌辩
- 舌辩,1、唐宋时称说书者为舌辨。2、口才敏捷。
- 10 舌尖口快
- 舌尖口快,读音shé jiān kǒu kuài,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 11 舌举
- 《庄子·秋水》:“ 公孙龙 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南朝 梁 陆倕 《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於是 杨 墨 之党,舌举口张;六师之徒,辙乱旗靡。”
- 12 舌言
- 舌言,拼音是shé yán,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说话含糊不清;也指讲空话而无实际行动。
- 13 舌锋如火
- 舌锋如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shé fēng rú huǒ,意思是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 14 舌端月旦
- 舌端月旦是一个成语,拼音(shé duān yuè dàn,解释: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