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胄读音
介胄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书)(名)甲胄:~之士。
引证解释
⒈ 铠甲和头盔。
引《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介胄生蟣蝨,民无所告愬。”
宋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有浮尸遡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
《水浒传》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胄。”
⒉ 披甲戴盔。
引《管子·小匡》:“介胄执枹,立於军门。”
汉贾谊《新书·解县》:“将吏戍者或介胄而睡。”
《新唐书·来济传》:“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
清孔尚任《桃花扇·争位》:“副净扮高杰,末扮黄得功 ……俱介胄上。”
⒊ 甲冑之士。指武士。
引《陈书·鲁广达传》:“爪牙背义,介胄无良。”
明何景明《点兵行》:“富豪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介胄。”
清黄鷟来《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登堂来万民,下及介胄属。”
国语词典
被甲和头盔。为古代的军服。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介胄
介胄造句
- 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军介胄逞威风。
- 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虫虱生于介胄,终于平定战乱。
- 依仗甲,它也被称之为“五色介胄”。
- 引申出宽宏,如“君子宽而不僈”;宽松,如“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放宽,如“宽徭役,保士民”。
- 无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扇訹,焚室庐,掠金帛子女,诱胁良民为兵。
- 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 庙堂之上,和衷体国;介胄之士,饮泣枕戈;人怀忠义,愿为国死。
- ‘奴婢不佞,乃以介胄犯皇帝天威,死有余罪’。
- 就跟古时那些穿甲戴盔,然后说“介胄之士不拜”的骄兵悍将,终究还是皇帝的下属一样。
介胄相关词语
- 1 介怀
- 是指介意、在意的意思。指把不快或令人忧虑的事存于心中。
- 2 介词
- 介词、介系词(英语:ad+position)在语法里是一个用来表现一个字的文法功能的词汇或字缀。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质的短语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所处、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的词。
- 3 介石
- 介石,读音为jiè shí,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操守坚贞,也可以指碑石。
- 4 介質
- 波动能量的传递,需要某种物质基本粒子的准弹性碰撞来实现。这种物质的成分、形状、密度、运动状态,决定了波动能量的传递方向和速度,这种对波的传播起决定作用的物质,称为这种波的介质。
- 5 介于
- 两者之间的事物状态,发生或处于两事之间。
- 6 介入
- 插入事件之中进行干预。例:美国高调~钓鱼岛争端。
- 7 介蒂
- 介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è dì,是指梗塞的东西。
- 8 介然
- 介然意思是专一;坚正不移;坚定不动摇。出自《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 九江 祝生 奋 史鱼 之节,发愤懑,讥公卿,介然直而不挠。”《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柰何以 华 、 夷 之异,介然疏之哉!” 胡三省 注:“介然,坚正不移之貌。”
- 9 介之推
-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为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晋国国君晋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间社会广为传颂。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功成身退”。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虽然寒食节的真正起源并非来自于此,但将纪念介子推作为寒食节起源的说法却更为流行,甚至后来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许多人又把纪念介子推作说成清明节的起源。
- 10 介弟
- 介弟,汉语词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释义为对他人之弟的敬称,或对自己弟弟的爱称。
- 11 介立
- 卓异独立,汉 张衡 《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羣而介立。”
- 12 介宾
- 介宾,读音jiè bīn ,汉语词语,指古代指行乡饮酒礼时辅佐宾客之间的人。
- 13 介意
- 介意,中文词语,拼音为jiè yì。意思即在意,把令人不高兴的事放在心上。
- 14 介紹
- 介,古代传递宾主之言的人。绍,绍继、接续。介绍指相继传话;为人引进或带入新的事物。见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与和希斋 大司空,全无介绍,而蒙其矜宠特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