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读音
公职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公职
(1) 官吏、议员和其他公务人员的职位。现多指在党政机关和各种企事业单位中所任之职
英
引证解释
⒈ 公务;公事。现多指在党政机关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中所任之职。
引汉桓宽《盐铁论·取下》:“‘浚发尔私’,上让下也。‘遂及我私’,先公职也。”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制陶是在这方面有经验的妇女的公职。”
国语词典
凡官吏、议员及其他依法令而从事于公务的职务称为「公职」。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公职
公职造句
- 现在的公职人员大都能设身处地为前往办事的人民着想,态度和靄可亲,令人有备受礼遇之感。
- 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小恩小惠来腐蚀国家公职人员。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我们每个公职人员不能有私心杂念,事事都以要人民利益为先。
- 我从公职退休后,官一身轻,每天在家含飴弄孙,其乐融融。
- 公职人员要有更高的道德操守,千万不可贪赃枉法。
- 他利用职权,徇私舞弊,事情败露后,受到开除公职的处分。
- 这个工厂的会计吃里扒外,结果被开除了公职。
- 曾获得普利茨新闻奖的萨菲尔说,对新闻与政府公职之间的这扇旋转门,一些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有不同的看法。
- 以权谋私大都有中介撮合,主要采取“包装”申报资料、操纵资产评估、攻关采购招标、“搭桥”巨额融资等手法,公职人员则暗中支持或直接参与。
- 在报道中,人们没有听到来自公职人员的疑议和反对,有的只是行动上的追随,权益一再被剥夺,有的却只是一味的接受,是对不服从的放弃。
公职相关词语
- 1 公债
- 公债是政府为解决账户透支的问题而采取的借债。政府可向社会的企业、事业机构及个人借债,向中央银行借债,也可向国外借债。所以,可以将公债定义为国家或政府举借的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债务。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
- 2 公玉
- 公玉,拼音gōng yù,出自《汉书·郊祀志下》。
- 3 公营
- 公营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gōng yíng,意思是归国家或地方所有。
- 4 公谊
- 【示例】郭沫若《集外·侠情和友谊的纪念》:“他的志趣使我感动,我写序的责任,在私情和公谊上,我都是义不容辞的。”
- 5 公谒
- 【释义】:1.在公众之前谒见。
- 6 公罔
- 公罔,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罔之裘 。见《礼记·射义》。
- 7 公山
-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山弗扰 。见《论语·阳货》。
- 8 公沙五龙
- 公沙五龙(gōng shā wǔ lóng),释义:东汉公沙穆五子绍、孚、恪、逵、樊的合称。
- 9 公使馆
- 以公使为馆长的外交代表机关。等级低于大使馆。馆员﹑职务与大使馆同。详"大使馆"。
- 10 公署
- 公署,读作gōngshǔ,汉语词语,是指旧时公务人员办理政事的处所。
- 11 公同
- 释义:犹共同。《元典章·兵部一·正军》:“军马粮料衣装盘缠钞定,并仰本翼正官公同尽实给散。”《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善继 兀自怒气不息,次日侵早,邀几个族人在家,取出父亲亲笔分关,请 梅氏 母子到来,公同看了。”
- 12 公夏
- 1.复姓。孔子弟子有公夏首。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13 公仲
- 中国复姓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韩国有公仲侈(又名公仲朋),赵国有公仲连,赵烈侯时担任相国,帮助赵烈侯进行改革。
- 14 公罪
- 公罪又名公坐。中国封建法律指官吏因执行公务而犯罪。公、私罪之分自汉后逐渐成制。《唐律疏议·名例》:“公罪,谓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唐律规定,公罪自举者可免罪,其他的可以减等处罚。“诸公事失错,自觉举者,原其罪;应连坐者,一人自觉举,余人亦原之。”“诸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明清律也有公罪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