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涣读音
散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形容水四散而流。
引申指团体或民心涣散松懈。
分布。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水四散而流。
引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散涣长惊,电透箭疾。”
唐柳宗元《愚溪对》:“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
⒉ 引申指团体或民心涣散松懈。
引明李东阳《改建忻庙学记》:“虽严驱力禁,强而使之学,亦散涣流荡而不可得。”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第六章:“又以为中国人公德缺乏,团体散涣。”
⒊ 分布。
引汉王褒《洞箫赋》:“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散涣
散涣相关词语
- 1 散发抽簪
- 散发抽簪是一个词语,拼音sàn fà chōu zān,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
- 2 散光
- 散光(astigmatism)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表现,与角膜的弧度有关。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不能聚集于一点(焦点),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称为散光。散光眼借助调节作用或移动目标到眼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只有配戴合适的圆柱镜,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按表现形式,可将散光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前者可以用镜片矫正,后者无法用镜片矫正。
- 3 散兵线
- 散兵线一般是用于军事用语,指一种士兵在战斗中采取的战斗队形。
- 4 散斋
- 祀礼名。中国古代帝王举行祭祀前所行之预备性礼仪。周制,凡行祭祀礼前,王亲戒百官及族人,散斋七日,即七日内不御、不乐、不吊。历代相沿,惟斋期不尽相同。清沿古制, 凡大祀,文武百官各散斋于公署四日。又,古代斋戒期满亦称散斋。
- 5 散木
- 散木,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二中〈内篇·人间世〉。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 6 散关
- 即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 7 散聚
- 散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àn jù,是指离散与集聚。
- 8 散白
- 戏曲念白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以各地方言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
- 9 散板
- 散板,释义是彻底完蛋,崩溃的意思。
- 10 散阵投巢
- 出处:闻一多《红独·李白之死》:“醉客散了,如同散阵投巢的乌鸦。”
- 11 散秩
- 散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àn zhì,指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位。
- 12 散消摇
- 逍遥自在。 元 沉禧 《一枝花·七月初六日为施以和寿》套曲:“人都道散消摇陆地神仙,我则道厌尘嚣 箕山 许由 。”
- 13 散记
- 散记,散文形式的一种,属零散片断的记录(多用做文章标题或书名)。
- 14 散灯花
- 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是长辈给儿孙认星星的时候。正月寒地冻,在院中不能久站,真正认星星还是在夏天的晚上,这一天主要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星神马儿”上所列的星宿名号来了解“天文”了。顺星节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祭拜“星神马儿”后,由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的案头、炕沿儿、箱柜以至院内台阶、角路、门洞等处,宛若一次烛光晚会,名曰“散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