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诵读音
弦诵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弦诵
(1) 弦歌和诵读,指学校教学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弦歌诵读。
引《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
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
孔颖达疏:“诵谓歌乐者,谓口诵歌乐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云弦谓以丝播诗者,谓以琴瑟播彼诗之音节,诗音则乐章也。”
后亦以称诗礼教化或学校教育。 《晋书·儒林传序》:“虽尊儒劝学,亟降於纶言;东序西胶,未闻於弦诵。”
宋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陶家客,弦诵常叨孟母邻。”
明顾绛《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诗:“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清恽敬《重建东湖书院记》:“于是深衣博带之士揖让弦诵于其中,而书院復兴。”
⒉ 泛指吟哦诵读。参见“弦诵”。
引章炳麟《文学说例》:“至韵文则復有特别者,盖其弦诵相授,素由耳治,久则音节谐熟,触激唇舌,不假思虑,而天纵其声。”
絃誦:古代授《诗》、学《诗》,配弦乐而歌者为弦歌,无乐而朗读者为诵,合称“絃诵”。后即用以泛指授业、诵读之事。 《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
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
孔颖达疏:“诵谓歌乐者,谓口诵歌乐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云絃谓以丝播诗者,谓以琴瑟播彼诗之音节,诗音则乐章也。”
《旧唐书·音乐志一》:“三五之代,世有厥官,故虞廷振干羽之容, 周人立絃诵之教。”
宋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陶家客,絃诵尝叨孟母邻。”
清戴名世《芥舟翁寿序》:“当戴氏之盛也,农服畎亩,士勤絃诵,恂恂礼让,而家皆饶裕。”
姚锡钧《即事效湘绮楼体》:“絃诵喧中寂,河山刼后悲。”
国语词典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指乐歌声与读书声,泛指学校的教学活动。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弦诵
弦诵相关词语
- 1 弦歌宰
- 弦歌宰,典故名,典出《论语注疏·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朱熹集注:“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以“弦歌宰”称以礼乐施教化的县令。
- 2 弦韦
- 弦韦是汉语词汇,出自《国语辞典》,解释为一弦一韦,相映成趣。
- 3 弦桐
- 弦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án tóng,为琴的别称。
- 4 弦外音
-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郑玄注:'遗,犹余也。'后因谓乐声中蕴含有令人难忘的韵味为'弦外音'。亦以喻文辞﹑语言中的言外之意。
- 5 弦子
- 2014年参加综艺节目《百变大咖秀》,并主演青春音乐剧《我的青春高八度》。4月,在影视、唱片、综艺节目上全方位发展的弦子,获得中国TOP排行榜内地全能艺人奖项。2015年弦子主演了都市情感励志剧《美丽的秘密》和《翻身姐妹》。2017年,弦子先后为《择天记》《楚乔传》演唱了人物情感曲。
- 6 弦月窗
- '
- 7 弦索
- 弦索,指的是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另外也可表示弹奏弦乐。 金、元以来常称用琵琶、三弦等弦乐伴奏的戏曲、曲艺为“弦索”,一般多指北曲。
- 8 弦饵
- 弓缴和钓饵。《晋书·裴頠传》:“欲收重泉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陨高墉之禽,非静拱之所能捷也;审投弦饵之用,非无知之所能览也。”
- 9 弦辉
- 南朝 宋 谢庄 《七夕夜咏牛女应制》:“夕清岂掩拂,弦辉无久临。”
- 10 弦徽
- 弦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án huī,借指丝弦乐器。
- 11 弦箭
- 弦箭拼音是xián jiàn ,释义是弦上之箭。
- 12 弦柱
- 柱,原名涂光群,湖北黄陂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武汉中原大学文艺学院文学创作专业。1956年起历任《人民文学》杂志代理小说、散文组长及评论组长、小说组长,体委《体育报》副刊组长,《人民文学》杂志小说、散文组副组长及小说组长、编辑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创研室副研究员,文化艺术出版社作品编辑部主任,传记文学杂志社主编、社长,编审,《百年潮》杂志编委。
- 13 弦乐
- 现在的重奏形式更始层出不穷,木管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巴松)也经常加上圆号组成五重奏。民族器乐中除了传统常见的重奏形式,古筝,琵琶,二胡等都可与钢琴伴奏。
- 14 弦木
- 指弓。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铭》:“况以弦木六钧,函犀七属,门多悬胄,箭必中鞍。” 唐 杨宏真 《贯七札赋》:“是知弦木之用,贯革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