撚子读音
撚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称"捻军"。清代中叶后,在安徽﹑江苏北部和山东﹑河南等边境的农民反压迫武装。 2.亦称"捻儿"。用纸﹑纱等做成的条形或带状物。多作点燃或引火用。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撚子相关词语
- 1 撚钱
- 指用手捻钱旋转的一种游戏。
- 2 碾子
- 碾子主要是指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的石制工具。这种工具在电气化以前的中国农村很常见。但现在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已经很少用他了。也泛指类似碾轧东西的工具:汽碾子,药碾子等。
- 3 碾磙子
- 碾子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圆柱形的石头,可以轧碎粮食或去掉粮食的皮。
- 4 捻着鼻子
- 捻着鼻子,形容克制忍耐,受了气也不敢发作
- 5 捻梢子
- 捻梢子是汉语词汇,读音是niǎn shāo zǐ ,意思是摇小鼓。
- 6 捻子
- (1) 用来点灯、点烟斗、点火的小纸、棉捻 例 纸捻子 英 spill(2) 经捻或纺在一起的一束纤维,常用棉纱做,利用毛细作用吸油燃烧 英 wick
- 7 子埝
- 子埝是指为防止洪水漫溢,在堤顶临时抢修的小堤,又称子堤。堤防遇超设计标准的洪水,可能漫溢时,常在堤顶加筑子埝。
- 8 黏涎子
- 1.<方>从嘴里流出的黏液。
- 9 黏子
- 倒捻子的别名。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花木·百子》:“黏子,如指面大,褐色。”参见“ 倒捻子 ”。
- 10 娘老子
- 娘老子,niáng lǎo zi,汉语词汇,释义为母亲。
- 11 娘子军
- 原指隋末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统率的军队号称娘子军,后来用来泛称由女子组成的队伍。其中最著名的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战争期间领导的海南“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即著名的红色娘子军,在党和人民的配合下,多次沉重打击国民党反动军队,鼓舞了海南人民的革命斗志,扩大了影响,堪称女子革命的典范。
- 12 娘子兵
- 即娘子军。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 ,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参见“ 娘子军 ”。
- 13 撚金
- 以金线捻丝用作装饰。
- 14 撚须
- 推敲诗句而捋须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