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读音
半面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后因用以称瞥见一面〔多指相识不深,虽见过半面而了解不多〕。
脸面的一半或部分。
古代遮面之具。
半边,旁边。
引证解释
⒈ 后因用以称瞥见一面。
引《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 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於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於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唐钱起《赠李十六》诗:“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⒉ 脸面的一半或部分。
引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停半晌、整花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西游补》第六回:“﹝行者﹞不住的掩泪,单单露出半面,望着项羽,似怨似怒。”
⒊ 古代遮面之具。
引清高士奇《天禄识馀·金罗半面》:“元仁宗宴羣臣於长春殿,供事内臣进饌,有咳病,帝恶其不洁,命为叠金罗半面围之,许露两眼,下垂至胸,自是进饌者以此为例。”
⒋ 半边,旁边。
引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六章:“半面又闪出一个戴大盖帽的, 胡匪排长马上也立正了。”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六章:“那胡匪兵让他们站在半面,他往地上铺麦草。”
国语词典
半边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半面
半面造句
- 在古镇东山新街上,有一棵千年古紫藤,主干虽已全部蛀烂,仅靠半面树皮活命,但仍生长得根深叶茂。
- 图雷格是撒哈拉沙漠中以放牧骆驼为生的剽悍独立游牧部落,他们用独特靛蓝布巾遮住大半面部,并以此得名。
- 一剑轻安你倾尽天下,转身的手法如此潇洒,我拼却一生用命画的押,却始终等不到你来拿,戏院的二胡呼啦啦啦的拉,谁遮半面弄一手琵琶,红妆京腔唱泪晕开了脸颊,到底是谁伤了人家,唱一曲作罢。
- 自后,夫妻二真的失散了,仰仗着各留下的半面镜子,他们最终又取得团圆。
- 雨后斜阳,细细风来细细香。风定波平花映水,休藏。照出轻盈半面妆。路隔秋江,莲子深深隐翠房。意在莲心无问处,难忘。泪裛红腮不记行。
-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 脉络宁组面神经病变较轻。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对半面痉挛脱髓鞘面神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半面痉挛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 紧急时刻,杨某跳下车和几名装卸工拼命往外跑,刚脱离险地,整个原料仓库近半面积的钢架结构厂棚已经倒塌,仓库内一片狼藉,还不时有水泥瓦往下掉。
- ‘狡猾的探戈’,一场人气爆满的舞会,女主角是一位穿着一身黑色长裙带着一半面具身材纤瘦但却气质出众的女孩,很显然她的眼里只存在着她的舞伴,她深爱着他。
- 目的:解除特发性半面痉挛的病因,提高治愈率。
半面相关词语
- 1 半流体
- 半流体是指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粘稠的液体。
- 2 半刻
- 半刻是汉语词汇,读音bàn kè,解释为一刻之半。
- 3 半空
- (1) 空中 例 悬在半空 例 从半空中跳下 英 air(2) 瘪;不充实 例 半空着肚子 英 empty(3) (半空儿) 〈方〉指较小的不饱满的花生 英 blighted peanuts
- 4 半路
- 指路程中间;比喻事情进行中间。语出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孙承公狂士,每至一处,赏翫累日,或回至半路却返。”
- 5 半路修行
- 半路修行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àn lù xiū xíng,意思是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6 半纪
- 半纪,汉语词语,读音是bàn jì,意思是古代纪年十二年为一纪。
- 7 半合
- 半合,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两半相合。
- 8 半工
- 半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àn gōng,意思是半日生产,也指做半日活的雇工。出自《子夜》。
- 9 半低不高
- 半低不高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 dī bù gāo,解释是中等;不高不矮。
- 10 半导体整流器
- 用硒、氧化亚铜、锗、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整流器。氧化亚铜整流器常用于电流很小的场合,如测量仪表中;硒、锗、硅整流器用于电流较大的场合;大电流的场合则用可控硅整流器。
- 11 半除
- 半除,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àn chú,是隋代内官衣服名、半阶。
- 12 半床
- 释义:(1).不满一床。(2).古代对单身男子征收赋税所定的名目。
- 13 半规管
- 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是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内耳的组成部分。由上、后和外三个相互垂直的环状管,即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侧半规管组成,连结内耳与前庭。其一端有一个膨大部分,称为壶腹,具有隆起的隔膜。其中有感觉细胞,与前庭中的椭圆囊相通。分为外周的骨半觇管和中央的膜半规管两部分。
- 14 半贾
- 《汉书·食货志上》:“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於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颜师古 注:“本直千钱者,止得五百也。贾读曰价。”《南史·孝义传上·郭原平》:“每出卖物,裁求半价。” 唐 白居易 《得甲牛觝乙马死,乙请偿马价》判:“当陪半价,勿听过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