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土读音
地土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犹土地;土壤。 2.国土;领土。 3.地方;地区。
引证解释
⒈ 犹土地;土壤。
引《新唐书·贾耽传》:“耽嗜观书……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三:“﹝海陵﹞后土祠前后地土膏腴,尤宜芍药。”
明沉德符《野获编·户部·西北水利》:“世德言天津濒海荒芜地土,俱可屯粮,宜设法招集开垦。”
⒉ 国土;领土。
引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八:“本朝地土狭於汉唐,而户口如此,岂不为太平之极也。”
《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中:“乐毅以齐略宋地土,分与魏国毕昌,还魏去了。”
《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三卿灭智氏,地土宽饶,百姓悦服。”
⒊ 地方;地区。
引《红楼梦》第四八回:“地土风俗,远近道路,又不知道。”
《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到了地土,不可露盘儿,赶紧的回山要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大约广东地土热。”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地土
地土造句
- 结合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和蒸腾耗水特征,按照降水量平衡原理求得刺槐的合理造林密度。
- 听听那个本地土包子唱的岳得尔调。
- 那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本地土地庙吧,阴间第一站,那路就是第二站黄泉路吧,还有那高台,那就应该是望乡台了。
- 由于殖民者的咖啡种植禁令,当地土著人只能从森林动物的便便中找到未消化的咖啡豆,来收集、清洗、烘培和饮用。
- 这也难怪,豫东周口镇,连通着南北商途的水陆码头,当地土匪个个箭疾刀快,身手非凡,这要躲得晚了,一支响箭就钉进了心口。
- 义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
- 其科学名称来自当地土语中的“根”这个词。
- 牧草灌溉制度是指牧草在一定气候、土壤和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保证饲草料种植地土壤水分的适时供给并获得稳产高产所确定的灌溉定额、灌水定额、灌水次数和灌水时间。
- 我问我女儿:“宝贝,假如要是你一个人迷路走丢了,找不到路回家,该怎么办呀?”只见这小丫头挠了挠头,道:“我有办法!”然后就看见她去墙角拿了根棍子,在地上戳了戳,稚嫩地叫道:“土地土地,你给我出来!”。
- 同时,西部地区及东部偏东南地区将出现的高温天气会使草地土壤失墒加剧,对牧草生长发育不利,各地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及抗旱工作。
地土相关词语
- 1 地文
- 气味 (根)辛、平、有毒。
- 2 地头
- 地头是日本镰仓幕府(公元1192—1333年)和室町幕府 (公元1336—1573年) 时期管理庄园的官职。平安末期已有此称,指开拓土地的地主。1185年源赖朝 (公元1147—1199年) 奏请正式设置,遂成为制度。任免权属于幕府,有管理土地、征收年贡、维持治安并一度兼收兵粮米的责权。原从庄园主分取部分年贡。后改为只向庄园主交付定额年贡,侵夺庄园主利益。从南北朝 (公元1336—1392年) 起,显著领主化,并逐渐成为有力守护的家臣。
- 3 地图册
- 地图册是记录不同地方的地理位置、不同的交通方式和路线,提供人们出行参考的必备资料。
- 4 地工
- 为打地基而预挖的槽沟。
- 5 地方时
- 地方时是指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统称地方时,包括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和地方平时。地理学中所说的地方时通常指的是地方平时。地球表面经度每隔15*,地方时刻相差1小时,如北京和西安的经度分别为116*19'E和108*55'E,两地的经度差是7*24",,则它们的地方时相差29分36秒,即当北京地方时为正午12时,西安的地方时则为11时30分24秒。
- 6 地拍鼠
- 地拍鼠,烟火的一种。
- 7 地摊
- 地摊是一种古老的货品交易方式。而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下,随着网购的日益成熟,和许多城市创建卫生文明城市,都会地摊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 8 地神
- 地神:经外奇穴名
- 9 地聲
- 地声 (earthquake sound ) 地震发生时,一小部分地震波能量传入空气变成声波而形成的声音。在基岩露出地表和表土层很薄的靠山地区,容易听到地声。听到地声的时间一般在感到地面振动之前,也有的在赶到地面振动之后。
- 10 地雷阵
- 地雷阵,亦作地雷原或地雷场,是指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埋设把地雷,以图达到某种军事或民事目的。目前地雷阵多用于素质拓展游戏环节。
- 11 地塄
- ◎ 地塄 dìléng[ridge;slope on border of field] 〈方〉∶田地边上的坡
- 12 地简
- 示例:前蜀 杜光庭 《户部张相公修迁拔明真斋词》:“落名地简,列籍道阶,轮转福乡,克登仙品。” 前蜀 杜光庭 《下元》:“释冤债於夜庭,落罪尤於地简。”
- 13 地根
- 地根:中药
- 14 地府
- 地府:在中国,大量的古代神话和道教典籍中都有阴曹地府的记载,中国人把世界万物都分为两极,这就是中国的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草木成精的说法“藤精树怪”,这个道理也出于道家的阳神可以 “聚则成形,散则为零“。甚至可以成精的包括石头,有灵气的任何物都可以变化成形。并不拘泥于六道。但是始终包含在阴阳的理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