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读音
朔方的意思
词语解释:
朔方
(1)北方
英
引证解释
⒈ 北方。
引《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蔡沉集传:“朔方,北荒之地。”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王逸注:“周徧流行於北方也。”
鲁迅《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⒉ 郡名。 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 东汉末废。参阅《汉书·地理志下》、 清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朔方郡》。
引《汉书·卫青传》:“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闕 …… 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
国语词典
北方。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朔方 (古代的历史文化名城)
朔方造句
- 唐肃宗,部众分散,被称作吐浑、退浑。
- 作为北地的门户,朔方的商业不可谓不发达,南来北往的客商都在此汇聚,这里的店家都已经学会如何抢抓客户。
- 议郎蔡邕徙朔方,董卓闻其名而辟之,称疾不就。
- 朕自先朝肃将天威,抚军朔方,殆将十年,亲御甲胄,力战却敌者屡矣。
- 像水晶一样的雪飘落在冬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 刘宏听得出来,蔡邕对皇帝还是有怨言的,也是,言不听计不用,弃一片赤心如蔽履不说,还把他给连同一家妻儿老小“髡钳徙朔方”。
- 朔方诸郡,地邻中原,朔方军若是东出,不仅可使唐军军势大增,更可东取井径口,进攻河北,切断安史大军归路,直接威胁安禄山后方。
- 朕无拨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不知何以谢责当年,垂之来叶!将明扬仄陋,以王位让之,然后归老朔方,琴书卒岁。
- 到达朔方路派出所审讯室后,民警准备对该女子拍照,女子提出让民警用网上流行的拍照工具“美图秀秀”给她拍,这样能让她更美。
- 他自以为他不辞辛劳,率领他的朔方大军急行军数千里,赤胆忠心,勤王报国,立下了盖世功勋。
朔方相关词语
- 1 朔州市
- 在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同蒲铁路纵贯。1988年设市。人口51万(1995年)。境内有著名的平朔煤矿,为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
- 2 朔风砭骨
- 寒风刺入骨髓,形容寒冷的北风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 3 朔本追源
- 犹溯流穷源。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
- 4 朔鞞
- 击奏膜鸣乐器
- 5 司母戊方鼎
- 商代 晚期王室的祭器。1939年出土于 河南 安阳 武官村。方形,四足,立耳,饰饕餮纹。通耳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为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古代世界青铜文化中仅见的。方鼎结构复杂,鼎身和四足是整体铸造,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浇铸而成的。它集中反映了 商 晚期青铜器冶铸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鼎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是 商王 为祭祀其母 戊 而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 6 司方
- 司方,指南车。 汉 徐岳 《数术记遗》:“数不识三,妄谈知十,犹川人事迷其指归,乃恨司方之手爽。” 甄鸾 注:“司方者,指南车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圆丘歌·皇夏》:“式道移候,司方回指。
- 7 四方
- 四方,指各处;天下,泛指地面的四个方向,即:东、南、西、北。也可指正方形。见《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
- 8 四方步
- 中年要快抬慢落,老年要慢抬快落,既有生活依据,又有节奏感,现在都比喻为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
- 9 不死方
- 不死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ù sǐ fāng,是指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生不死的药方。
- 10 宋方
- 先后导演了短片作品《告别》,长片作品《记忆望着我》等作品相。 2009年,她执导的《告别》获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石”单元二等奖。
- 11 苏方
- 苏方,又称苏木、[棕]木(台湾)、苏枋、苏方木,豆科,常绿小乔木,有少数小刺。叶片为二回羽状复叶,每年6月至9月开花,花为黄色5瓣,圆锥花序。果实为红棕色木质荚果,不开裂。多分布分布于热带亚洲至我国南部一带。
- 12 随方就圆
-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 13 朔风凛冽
- 极为寒冷的北风
- 14 朔法
- 确定朔日的方法。《新唐书·历志三》:“刘洪以古历斗分太彊,久当后天,乃先正斗分,而后求朔法,故朔馀之母烦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开元《大衍历法》,最为精密,历代用其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