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读音
七七事变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七七事变
(1) 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开始。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宛平附近连续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7月7日晚10时,日军在北平近郊芦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索。当地驻军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正交涉间,日军竟炮轰宛平县城,并向芦沟桥进攻
英
引证解释
⒈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军突然向我北平 (今北京 )西南芦沟桥驻军发起进攻。我当地驻军第二十九军官兵,由于受到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不顾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的命令,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全面抗战,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也叫“芦沟桥事变”。
引续范亭《国难严重中纪念国庆》:“‘七七’事变, 华北沦陷,束手无策,‘八一三’ 淞沪之战役,一败之下,首都迁移,民心震动。”
国语词典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举行非法演习,借口一名日军失踪,要求中国驻军撤出宛平城被拒,是夜炮轰宛平城及芦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为八年抗战导火线。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七七事变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七七事变造句
- “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沦陷,日寇沿平汉、津浦铁路长驱南下,保定、石家庄、沧州相继失守。
- 七七事变后,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者铁蹄的蹂躏。
-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 一枚"纪念章"成七七事变自供状。
- ‘七七事变’后,抗战爆发,郭沫若毅然‘别妇抛雏’,秘密返回祖国,在上海受到田汉等进步人士的热烈欢迎。
- “七七”事变后,天皇作为主战派,督促向中国战场增兵。
- 卢沟桥还是“七七事变”的见证者。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开始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
- “七七”事变到武汉陷落期间,中国军队在各抗日战场进行了英勇抵抗。
-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
七七事变相关词语
- 1 七扭八歪
- 七扭八歪,成语,形容不端正。
- 2 七魄悠悠
- 七魄悠悠是汉语词汇,出自《水浒全传》,解释是形容因惊恐过度而失神。
- 3 七绝
- (1) “七言绝句”的简称。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的格律诗 英 a four-line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tonal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 4 七宝庄严
- 七宝庄严,汉语词汇,读音为qī bǎo zhuāng yán,形容佛教建筑富丽堂皇,气象尊严。
- 5 七宝茶
- 宋 梅尧臣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七宝茶》:“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於霞;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宋 王巩 《甲申杂记》:“ 仁宗 朝,春试进士 集英殿 ,后妃御 太清楼 观之。 慈圣光献 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
- 6 七八成
- (1) 十分可能 英 very likely
- 7 七辅
- 传说辅助 黄帝 的七个人: 风后 、 天老 、 五圣 、 知命 、 窥纪 、 地典 、 力墨 (亦作 力牧 )。
- 8 七尺躯
- 七尺躯是汉语词汇,拼音qī chǐ qū ,出自一般成人的身躯。
- 9 七景
- 【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近来乾坤澄净,七景齐明。”
- 10 七长八短
- 形容高矮、长短不齐。也指是非好歹,说长道短,唠叨不绝,或零落不全。
- 11 七宝高车
- 见“七宝车 ”。
- 12 七板子
- 七板子(拼音:qī bǎn zǐ),汉语词语,指有篷而周围无走沿的小游艇。
- 13 七伤
- 七种劳伤的病因。一为大饱伤脾;二为大怒气逆伤肝;三为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四为形寒、寒饮伤肺;五为忧愁思虑伤心;六为风雨寒暑伤形;七为大恐惧、不节伤志。
- 14 七香汤
- 七香汤是以陈皮、茯苓、地骨皮、肉桂、当归、枳壳、甘草等七种香药煎沸而成之汤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