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读音
飞扬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飞扬
(1) 飞舞;飘扬
例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放纵。
引《庄子·天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
宋陆游《南唐书·周邺传》:“暴猛狠戾,常蓄飞扬之志。”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飞扬其性,善能攘扰。”
⒉ 飘扬;飘荡。
引《史记·高祖本纪》:“大风起兮云飞扬。”
唐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
胡怀琛《海上雪》诗:“天上群龙战斗狂,玉鳞瑶甲乱飞扬。”
⒊ 飞举;飞腾。
引战国楚宋玉《高唐赋》:“雕鶚鹰鷂,飞扬伏窜。”
汉扬雄《羽猎赋》:“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
宋苏辙《双凫观》诗:“谁知野鸟不能化,岂必双屨能飞扬?”
朱德《遵义会议》诗:“左右高低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⒋ 形容心神不安。
引《后汉书·袁安传》:“魂魄飞扬,形容已枯。”
宋范仲淹《遗表》:“肝胆摧落,精魄飞扬。”
冰心《寄小读者》七:“约克逊号邮船无数的窗眼里,飞出五色飘扬的纸带,远远的抛到岸上,任凭送别的人牵住的时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飞扬而凄恻!”
⒌ 昂扬;振奋。有时亦形容得意。
引金周昂《早起》诗:“飞扬他日事,去住此时情。”
清姚鼐《送李啬生归扬州后却寄》诗:“论交谈艺气飞扬,清夜才邀共举觴。”
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心灵未必是飞扬的。”
国语词典
高举飘扬。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飞扬 (词语)
飞扬造句
- 国庆节到了,大街小巷彩旗飞扬,一派喜庆气氛。
- 瞧他飞扬跋扈的样子,真恶心!
- 赵明走上了演讲台,神采飞扬的讲演博得一片热烈的掌声。
- 那些依仗别人权势而飞扬跋扈的家伙,群众最为痛恨。
- 他飞扬跋扈,欺行霸市,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 烈士的周围飞扬着炮弹灰,不,那不是炮弹灰,它是烈士留下的必胜的信念。
- 你当值日生时总是草草了事,扫地时尘土飞扬,黑板也没擦干净,罚你再当一天值日生才对。
- 那些平日里张牙舞爪,飞扬跋扈的人,真是欺人太甚了。
- 做了坏事,还想闹的四处飞扬,妇孺皆知吗?
- 他谈起往日的业绩,还禁不住神采飞扬,不胜得意。
飞扬相关词语
- 1 飞黄腾达
- 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2 飞鸿
- 飞鸿,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 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
- 3 飞甍
- 飞甍,读音fēi méng,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两端翘起的房脊。
- 4 飞琼
- 飞琼,汉语词汇,读音为fēi qióng,指传说中的仙女,是西王母身边的侍女。
- 5 飞絮
- 柳树、杨树、芦苇等的种子。某些人会对飞絮过敏
- 6 飞鱼服
- 明中期时制服的识别系统缺少监管,有人专门把飞鱼服穿得像蟒袍,于是朝廷严厉控制了多年,至明末奢华之风又起,人人都喜穿的华贵,对服饰的管制才放宽松。
- 7 飞舞
- 飞舞,表示物体在空中飘浮舞动,如:海燕在黑色的海面上高傲地飞翔。
- 8 飞来横祸
- 飞来横祸(fēi lái hèng huò)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突然降临的、意想不到的灾难、祸患,近义词是意外之灾、无妄之灾。
- 9 飞红
- 3.犹绯红。《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只有晴雯独卧于炕上,脸上烧的飞红。” 茅盾 《子夜》三:“她的脸色现在又飞红了,她的眼光迷乱。”
- 10 飞白
- 就使用的语言因素而言,飞白又可分为语音飞白、文字飞白、词语飞白、语法飞白和逻辑飞白。语音飞白利用的是各种不准确的语音,如口吃、咬舌、方言。文字飞白利用的是文字使用上的错误。词语飞白利用的是用词上的错误。语法飞白利用的是语法关系上的错误。
- 11 飞熊
- 1.指君主得贤的征兆。 2.指隐士见用。 3.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
- 12 飞短流长
- 飞、流,散布之意。短、长,是非好坏。飞短流长,读音fēi duǎn liú cháng,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造谣生事,搬弄是非。也作蜚短流长。
- 13 飞扬跋扈
- 【“飞扬跋扈”常误写为“飞扬拔扈”,应注意。】
- 14 放飞
- 看这边的玉兰花,多么大,多么白,多么香呀。在太阳光的强烈的照射下,时不时会出现一两道耀眼的光,它就像一个一个金光闪烁的大宝石,而且是透明的大宝石,那样才会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