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读音
膏药的意思
词语解释:
膏药
(1) 在常温下为半固体或固体的膏剂,用以涂在布片或纸片上,较长时间地贴在人身上治病。膏药种类较多,但最常用的是黑膏药,也称铅膏药,由植物油炸取药料成分后与铅丹混合而成
英
引证解释
⒈ 中医外用药的一种。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炼成胶状物,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
引《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翳为合膏药,并以简书封於筒中。”
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本师知病疮,遣某将少膏药来,可便傅之。”
《水浒传》第一〇二回:“王庆勉强摆到府衙前,与惯医跌打损伤,朝北开铺子卖膏药的钱老儿,买了两个膏药,贴在肋上。”
茅盾《赛会》:“老六伯原先是‘外路人’,在这镇上的东岳庙前旷场上卖跌打损伤膏药,会几路花枪。”
国语词典
中医学上把药物浸于麻油内,适当时间后再于锅中煎熬、去渣至浓稠状。加入黄丹拌匀,离火后等药物凝固,而放置凉水中去火毒,即成膏药。使用时先加热使其软化,而铺于布或薄油纸上,再贴上患部。一般膏药依药方不同而有行气、活血或消肿定痛、护肉等作用。亦有将鲜药捣烂后,摊在纸上而成。《红楼梦.第八○回》:「我不信,一张膏药就治这些病,我且问你,倒有一种病,可也贴的好么?」旧称为「薄贴」。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膏药
膏药造句
- 如果是手臂、膝关节疼痛,再在四肢的主要穴位上贴敷膏药,比如足三里、手三里。
- 随后,日军就派遣了一个汉奸翻译,扯着个日本膏药旗,然后拿着扩音器对着陆林等人喊道。
- 佟鹏翔立即象狗皮膏药一样贴了上去,和此人套起了近乎。
- 帅朗狡黠地笑着,这句话如法炮制,激得那老头的眼睛睁得大了大,惊讶更甚,就这句呀,深得走江湖卖狗皮膏药的真谛,虽说六字,可断成“鳏居,不能有伴”。
- 小儿睡卧露睛的治疗方法很多,可采用中药内服、膏药外贴、推拿捏积疗法等等。
- 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
- 消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连隔邻的市集庐莞城都震撼了,引发了一场巨大轰动!诸多宗派和各大家族,皆是派出人员,前往珈喇犸市集搜寻膏药青年的下落。
- 望见了海岸才溺死,是死得双倍凄惨;眼前有食物却挨饿,会饿得十倍焦烦;看到了敷伤的膏药,伤口更疼痛不堪;能宽慰悲哀的事物,使悲哀升到顶点。莎士比亚。
- 阿鑫伯做药店生意绝对靠得牢,接待病家、接方子、撮药样样管得蛮牢,有人贴膏药伊自己动手,还要交代得清清爽爽。
- 每贴膏药应贴在不同部位,以避免刺激皮肤或导致其他问题。
膏药相关词语
- 1 膏鲜
- 膏鲜,拼音是gāo xiān,是汉语词汇,解释为鱼肉一类食物。
- 2 膏物
- 纹理白如膏脂的植物,如杨柳之属。或谓膏为“櫜”字之误,莲芡之实其外有櫜韬。《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膏物谓杨柳之属,理致且白如膏。’ 玄 谓膏当为櫜,字之误也。莲芡之实有櫜韬。” 明 刘基 《铅山龙泉》诗:“养德君子类,膏物农夫望。”
- 3 膏田
- 肥沃的田地。《后汉书·仲长统传》:“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俭啬》:“司徒 王戎 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 洛 下无比。”《隋书·音乐志下》:“巖处载惊,膏田已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弟子繁有徒,食指日千计,遶里膏田千百亩。”
- 4 膏烛
- 膏烛,ɡāo zhú,汉语词汇,意思是蜡烛。
- 5 膏柱
- 膏柱,拼音是gāo zhù,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古代一种酷刑,即炮烙之刑。
- 6 膏渟
- 膏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āo tíng ,是指如膏的止水;水静止如膏。
- 7 膏乳
- 膏乳,比喻甘美的果汁与山泉。 宋 苏轼 《廉州龙眼》
- 8 膏髓
- 膏髓,读音为gāo suǐ,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脂膏与骨髓。
- 9 膏明
- 膏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āo míng,是指膏火照明。
- 10 膏糜
- 亦称“ 膏粥 ”。上浮油脂的白粥,古人于农历正月十五日用以祭祀蚕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吴县 张成 夜起,忽见一妇人立於宅南角,举手招 成 曰:‘此是君家之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十五,宜作白粥,泛膏於上,以后年年大得蚕。’今之作膏糜像此。”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白膏粥》亦记其事,作“膏粥”:“ 成 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今正月半作白膏粥,自此始也。”
- 11 膏壤
- 指肥沃的土地。
- 12 膏馥
- 膏馥,读音为gāo fù,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对诗文的美好的回味。
- 13 膏臊
- 膏臊,读音为gāo sào,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犬膏。
- 14 膏锏
- 膏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āo jiǎn ,是指给车轴铁上油,使之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