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止读音
疑止的意思
词语解释:
停止﹐有所不为。疑﹐通"凝"。
引证解释
⒈ 停止,有所不为。疑,通“凝”。
引《荀子·解蔽》:“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徧也。”
杨倞注:“疑止谓有所不为。疑或为凝。”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疑止
疑止相关词语
- 1 疑谬
- yí miù,出自《国语解叙》,译为 可疑和谬误之处。
- 2 疑昧
- 疑昧,读音是yí mèi,汉语词语,指疑惑不明。
- 3 疑龙家
- 即堪舆家。俗称风水先生。
- 4 疑怀
- 疑怀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疑虑的心情。
- 5 疑二
- 亦作'疑二'。因猜忌而生异心。指猜忌离心。 疑惑不定。
- 6 疑怖
- 疑惧;惶恐。《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 渊 设甲兵为军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渊 计吏从 洛阳 还,语 渊 曰:‘使者 左骏伯 ,使皆择勇力者,非凡人也。’ 渊 由是疑怖。” 宋 韩驹 《再次韵兼简李道夫》:“学道无疑怖,忧时有主臣。”
- 7 疑城
- 疑城,读音yí chéng,汉语词汇,释义为为迷惑敌人而假设的城堡。
- 8 疑惮
- 疑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dàn,是指疑忌畏惧。
- 9 疑法
- 疑法yí fǎㄧˊ ㄈㄚˇ疑难案件。亦指审判疑难案件。
- 10 疑故
- 疑故是汉语词汇,拼音为yí gù,出自《后汉书·来歙传》。
- 11 疑怪
- (2).奇怪,诧异。《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四折:“疑怪这叫喳喳灵鹊噪花梢,却元来得除授状元来到。” 叶圣陶 《倪焕之》三:“ 焕之 用疑怪的眼光望着大殿上的课堂。”
- 12 疑迟
- 疑迟,原名刘迟,辽宁铁岭人。1933年毕业于哈尔滨中东铁路车务讲习所。1935年起曾任伪满机关统计处雇员,伪满洲杂志社编辑,长春市公安局外事科科长,中长铁路警察局俄文教师,1949年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翻译。
- 13 疑罪
- 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后汉书·鲁恭传》:“小吏不与国同心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贼,不问曲直,便即格杀,虽有疑罪,不复讞正。”《魏书·刑罚志》:“ 汉武 时,始启 河 右四郡,议诸疑罪而谪徙之。” 唐 虞世南 《赋得慎罚》:“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
- 14 疑阻
- 疑阻,拼音yí zǔ ,出处《晋书·文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