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朔读音
视朔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天子﹑诸侯每月朔日祭告祖庙后,在太庙听政,称"视朔"。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天子、诸侯每月朔日祭告祖庙后,在太庙听政,称“视朔”。
引《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
孔颖达疏:“视朔者,公既告庙受朔,即听视此朔之政,是其亲告朔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视朔
视朔相关词语
- 1 视流
- 目光不定的样子。《左传·成公六年》:“ 郑伯 其死乎!自弃也已。视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杜预 注:“视流,不端谛。”
- 2 视药
- 视药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hìyào,出自《北史·艺术传下·许智藏》。
- 3 视效
- 视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ì xiào ,是指仿效,效法。
- 4 视秩
- 比照品级次第。
- 5 视护
- 视护,读音为shì hù,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照看护理。
- 6 视学
- 古代学校教育的一种制度。如汉代皇帝常往太学省视,召集博士讲论经义,或考察学生学业。亦或官名。
- 7 视图
- 根据物体的正投影绘出的图形。
- 8 视力
- 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
- 9 视神经
- 第二对脑神经,由间脑的底部发出,末端分布成眼球的视网膜。能把视觉的刺激传递给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
- 10 视野
- 视野,物理意义是指人眼固定地注视某一点或某一片区域时 ( 或通过仪器 ) 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即通过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同时也指人思想或知识的领域。
- 11 视线
- 视线,指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
- 12 视觉
- 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汇。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 13 视死犹归
- (1) 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指不怕死 例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犹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史记·蔡泽列传》 英 face death unflinchingly
- 14 视态
- 视态,读音为shì tài,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看法,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