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官读音
京官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京官
(1) 中国古代一般称属于中央系统的官员为京官,以别于地方官及差遣出外之官。唐代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以下,都称为京官
英
引证解释
⒈ 指在京师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
引《北齐书·崔劼传》:“世门之胄,多处京官,而劼二子拱撝并为外任。”
唐贾岛《和刘涵》诗:“京官始云满,野人依旧閒。”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二:“﹝大哥﹞宣统二年(1910年)在北京考上了法科举人,得到了七品小京官的头衔,分发在法部衙门里行走。”
⒉ 宋代特指不能参预朝谒的京师官员。
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唐自相辅以下,皆谓之京官,言官於京师也。其常参者曰常参官,未常参者曰未常参官。国初以常参官预朝謁,故谓之升朝官,而未预者曰京官。”
国语词典
在京师任职的官员。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京官
京官造句
- 对于京官的俸禄发放,南唐依例延习盛唐的做法。
- 此时,正好他的儿子胡宗尧按例由吏部考察改任京官。
- 再如,汉族文官可以乘轿子,三品以上京官可以坐四抬大轿,出京则可以坐八抬大轿;四品以下可坐二抬轿子,出京可以坐四抬轿子。
- 所以,自从去年调任直隶总督,任京官以来,他见鳌拜专权跋扈,便和鳌拜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成了朝堂上仅有的几个敢于反对鳌拜的人。
- 工厂里花园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把每一位员工视为企业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长青林企业文化”等等,令到访的北京官员赞不绝口。
- 京官迷恋戏园捧“戏子”为乐,“征逐歌场,习俗日流于浮荡”;高官则在署衙内自养戏班,奢靡妄费;地方官吏借口年节,雇觅戏班,寻欢作乐。
- 在清代的官僚体制中,京官作为一个相当数量的官僚群体,其仕进与为官状态无疑是一重要话题。
- 权力是个好东西,奸臣需要,忠臣、能臣更需要,唯有庸臣不需要。倘或无权在手,便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丈夫抱负如何伸展?无权在手,我师曾国藩无非一潦倒京官,鸿章亦无非一落魄翰林,蝇营狗苟,饱食终日。
- 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试,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
-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北京官员的言论最近均由吹冷风改为吹暖风。
京官相关词语
- 1 京解之才
- 京解之才,读音 jīng jiě zhī cái,汉语成语,指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
- 2 京辇
- 释义:指国都。
- 3 京雒尘
- 亦作“京雒尘”。
- 4 京口酒
- 《晋书•郗超传》:“时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劲悍,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后用为名酒的典实。
- 5 京阙
- 指皇宫。亦借指京城。
- 6 京枣
- 大枣。《水浒传》第四五回:“押司周年,无甚罕物相送:些少挂面,几包京枣。”
- 7 京域
- 京都地区。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 8 京鱼
- 鲸鱼。京,通"鲸"。
- 9 京语
- 京语(Gin language ),中国京族的语言,系属未定。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使用人口约1万,还有约2千人用当地的汉语粤方言。
- 10 京市
- 1.国都,京城。 2.国都的交易市场。
- 11 京室
- 京室是汉语词汇,拼音jīng shì,解释为指王室。
- 12 京中
- 京中有善口技者。——《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13 京曹
- 京曹,汉语词语,读音是jīng cáo,释义是清代称朝廷各部衙门司官以下的属官。
- 14 京报
- 京报是中国古代民间刊印的以“邸钞”为内容的公开出售的原始形态的报纸。始见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消亡于辛亥革命后。它与“邸钞”实质上是同一性质,区别在于“邸钞”是由朝廷主持,主要以手写的形式,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向各级行政机构传播;京报是以印刷为主,由小私有者所经营,因在京城编印而获其名。京报印刷一般是先用胶泥活字,后用木活字或铅字,日出七、八页至十数页一小册,鼎盛时总发行量超过1万份。因为多用黄纸作封面,所以被称为黄皮京报。京报内容主要是三部分:首先是朝廷政事动态,其次是谕旨,最后是奏摺。到了后期,它派生出两种出版物:一是《谕摺汇存》,一是《邸钞汇编》。这两种出版物的特点是篇幅多,特别是章奏部分容量很大,又分编子目,合订成卷,所以人称是扩大了的京报。鸦片战争后,它与近代报纸交叉存在,包括《申报》在内的许多报纸辟有栏目,每天转载它的消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起着“官方”通讯社的作用。几个世纪以来,它的业务范围始终与“邸钞”相同,它的活动始终是充当着统治者的传声筒,为没落的封建阶级服务的。这既说明它能不遭禁止而长期存在的原因,也说明它的性质和它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