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读音
科举的意思
词语解释:
科举
(1) 指中国从隋唐到清代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考试制度
英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对官吏的政绩优劣考核上报。
引晋杜预《上黜陟课法略》:“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其六岁处优举者,超用之,六岁处劣举者,奏免之。”
⒉ 隋唐以来封建王朝分科目考试选拔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亦指这种考试。
引《宋史·选举志二》:“自神宗朝程顥、程颐以道学倡于洛,四方师之,中兴盛于东南,科举之文稍用颐説。”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似道密访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辈所为,乘理宗皇帝晏驾,奏停是年科举。”
《儒林外史》第六回:“又过了三四日, 严大老官也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叶圣陶《倪焕之》二:“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就有好几个。”
国语词典
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选官吏的制度。隋废九品中正制,改置进士等科;唐科目增至五十余,故称为「科举」。后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试士,亦沿用科举之称。至清光绪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废止。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科举造句
- 在科举时代,金榜题名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 光前裕后是科举时代读书人最高的理想。
- 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通过逐级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
- 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许多人都幻想以十年寒窗之苦,换取功名利禄。
-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大多向往在科举中名列前茅,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 他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
-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 延佑初行科举,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荐贤拔滞,知无不言。
- 学而优则仕”,在科举时代,是指知识分子在科考中成绩卓异,才能求得一宫半职。
- 由于多次科举不第,陈白沙与仕途缘悭分浅,他的后人也很少出现大人物。
科举相关词语
- 1 科举制
- 中国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制度。隋朝建立,晚清废除,历经1300年,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可理解为古代高考。
- 2 科学院
- 名单非完整版,排名不分先后。
- 3 科学史
- 和预测产生了身体。
- 4 科技医院
- 红色警戒资料片尤里的复仇里的一种中立建筑,必须由工程师占领才能得到。
- 5 科学预测
- 人们对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的有根据的预测。
- 6 科普特
- 一个地理和种族概念,在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后变为穆斯林对那些仍在使用古代埃及语的土著基督教居民的称呼,有时它还可以指代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以及一种宗教(科普特教会)。
- 7 科技树
- 通过选择发展不同的技术方向导致不同的研发结果,用图形表示则成树状图像。
- 8 科荣寺
- 科荣寺位于暹粒西南方向约12公里处,在洞里萨湖的北端。
- 9 科学精神
- 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 10 科学态度
- 由颁布的《2061计划》中,包括好奇心、尊重实证等五项内容。
- 11 科学革命
- 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也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
- 12 科代表
- 又称课代表,指教学班中负责跟某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沟通教学情况的学生代表。
- 13 科学
- 我们通常提到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即通常将自然科学简称科学,并不包括社会学和思维学的内容。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科学技术(简称科技)中的科学也指的是自然科学(仅包括自然科学)。
- 14 科学卫星
- 科学卫星(scientific satellite)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人造地球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