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战役读音
马拉松战役的意思
词语解释:
希波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公元前
年,波斯军队第二次远征希腊,入侵亚提加半岛。雅典军队一万人联合盟邦布拉的军队一千人,在半岛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以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击败了十倍于己的波斯军,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的信心。
年,波斯军队第二次远征希腊,入侵亚提加半岛。雅典军队一万人联合盟邦布拉的军队一千人,在半岛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以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击败了十倍于己的波斯军,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的信心。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马拉松战役
马拉松战役相关词语
- 1 三战三北
- 三战三北,汉语词语,三,虚数,常常; 北,败北。全句意思是形容屡战屡败。
- 2 三大战役
-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 3 十战十胜
- 汉语词语,解释为指每战必胜。
- 4 首战告捷
- 《首战告捷》——“战争”系列小说是作家薛忆沩的短篇哲理小说集,共收入12篇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在书中,个人与历史的冲突是被着力探索的主题,而“战争”则提供了进入这个主题的特殊通道。
- 5 四战之国
- 战国时期,上将军乐毅为燕昭王扩大疆土,攻占齐国70多座城池,被封为昌国君。燕惠王中了齐国人田单的反间计,乐毅受到诬陷,逃到赵国赵国去。齐国趁机收复失地,燕惠王问乐毅的儿子能否攻赵,乐闲认为赵国是四战之地不宜攻。
- 6 四战之地
- 战国时期,上将军乐毅为燕昭王扩大疆土,攻占齐国70多座城池,被封为昌国君。燕惠王中了齐国人田单的反间计,乐毅受到诬陷,逃到赵国去。齐国趁机收复失地,燕惠王问乐毅的儿子能否攻赵,乐间认为赵国是四战之地不宜攻。
- 7 台儿庄战役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1938年3月,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徐州的门户台儿庄。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以优势兵力包围了进攻台儿庄的日军,同时击退了由临沂增援的日军一部,歼灭日军万余人。这一战役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 8 土地革命战争
- 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 年至 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 9 斩马刀
- 斩马刀,汉代之古兵神器;《汉书》有载:“王莽使武以斩马挫董忠。”《汉书·朱云传》亦载:“臣愿赐尚方斩马,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问谁瘪对日安昌侯张禹。”
- 10 斩马剑
- 斩马剑,又称断马剑,为汉代之兵器,由尚方令铸造,供皇室使用,即俗称的尚方宝剑。唐朝时,称陌刀为斩马剑。宋朝后改称斩马刀。明朝之后,称类似于日本的大太刀与倭刀,用来扫击敌人之腰身或马腿的长刀为斩马刀,又称扫刀、砍刀。传至清末,义和团使用此类刀具,因此又称义和刀。民国时的苗刀可能起源于此。
- 11 斩马
- 斩马,汉语词语,拼音是zhǎn mǎ,释义是斩马剑。
- 12 斩马劒
- 1.亦作"斩马劒"。 2.汉宝剑名。其利可以斩马﹐故称。以其藏于尚方﹐后世俗称尚方宝剑。
- 13 龙战虎争
- 比喻势均力敌的各方之间,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
- 14 龙战鱼骇
- 龙战鱼骇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lóng zhàn yú hài,意思是比喻战争激烈。出自: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