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读音
赴汤蹈火的意思
词语解释:
赴汤蹈火
(1)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英
引证解释
⒈ 敢于投入沸水,跳进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参见“赴水火”。
引《三国志·魏志·刘表传》“説表遣子入质” 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嵩对曰:‘……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唐康骈《剧谈录·潘将军失珠》:“每感重恩,恨无所答,若力有可施,必能赴汤蹈火。”
老舍《四世同堂》四五:“他早已盘算好,他既不能正面的赴汤蹈火的去救国,至少他也不该太怕敌人的刀斧与皮鞭。”
亦作“赴汤跳火”、“赴汤投火”。 《金瓶梅词话》第八八回:“小夫人説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説不去?”
《三侠五义》第十二回:“小人受侯爷大恩,别説行刺,就是赴汤投火也是情愿的。”
亦省作“赴汤火”。 《汉书·晁错传》:“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清黄宗羲《瘦庵徐君墓志铭》:“浙西白粮,僉民转运……充是役者,若赴汤火。”
国语词典
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三国志.卷六.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也作「赴蹈汤火」、「赴汤投火」、「赴汤跳火」、「蹈赴汤火」。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赴汤蹈火
赴汤蹈火 (成语)
赴汤蹈火造句
-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使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
- 为了祖国的利益,我愿赴汤蹈火。
- 他早已下了赴汤蹈火的决心,要挑战任何艰难险阻。
- 只要国家需要,即使赴汤蹈火,我们也在所不辞。
- 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
- 这人为朋友服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为了人民的利益,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视死如归。
赴汤蹈火相关词语
- 1 赴约
- 汉语动词词组,事先和别人约好了时间地点之后,然后去“兑现”。
- 2 赴宴
- 释义:去参加宴会。
- 3 赴任
- 释义:官吏去到某地担任职务
- 4 赴诉
- 赴诉,汉语词语,是指奔走求告、上诉的意思。
- 5 赴阙
- 入朝。指陛见皇帝。《晋书·鲁芝传》:“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有旨令召此人赴阙。”《水浒传》第六七回:“以臣愚意,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诏取赴阙,命作良臣。”
- 6 赴命
- 赴命:《梅林传奇》歌曲
- 7 赴告
- 春秋 时各国以崩薨及祸福之事相告。前者称“赴”,后者称“告”。《左传·文公十四年》:“凡崩、薨,不赴则不书。
- 8 赴召玉楼
- 赴召玉楼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是fù zhào yù lóu。
- 9 赴会
- 赴会是汉语词语,读音为fùhuì,意思是去会场参加会;到约定的地方与人会晤。
- 10 赴拍
- 赴拍(fù pāi),即指应和节拍。
- 11 赴愬
- 奔走求告;上诉。《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 唐 皮日休 《忧赋》:“民之胥怨,无所赴愬。” 清 冯桂芬 《潘绂庭京卿五十寿序》:“官吏徵敛横暴,小民颠连困苦,无所赴愬状,侃侃正辞,声色惊座。”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一:“於是居民特开会议,议决以代表一千人赴愬於巡抚衙门。”
- 12 赴义
- 赴义,拼音fù yì,汉语词汇,意指就义。
- 13 走火入魔
- 走火入魔,汉语词语,走火:过头。意思是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 14 走马赴任
- 走马赴任,拼音为zǒu mǎ fù rèn,汉语成语,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大家在问
蹈 字的笔顺写法
蹈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蹈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竖 横折 横 竖 横 竖 提 撇 点 点 撇 撇 竖 横 横折 横 横
2、蹈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