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押读音
帘押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帘柙"。 2.装在帘上作镇押之用的物件。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帘柙”。装在帘上作镇押之用的物件。
引唐李商隐《灯》诗:“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
唐罗隐《仿玉台体》诗:“晚梦通帘柙,春寒逼酒罏。”
吴梅《检点》诗之二:“烛龙弹泪彻堦除,帘押银葱捲未舒。”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帘押
帘押相关词语
- 1 帘政
- 皇太后垂帘听政,故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吴云壑》:“ 宪圣 既御帘政, 赵公 汝愚 为相。”
- 2 帘鈎
- 卷帘所用的钩子。 唐王昌龄 《青楼怨》诗:“肠断关山不解説,依依残月下帘钩。”《随园诗话》卷八引 清陈以刚 诗:“ 六朝 山立帘钩外,万卷书横簿领中。” 杨朔 《金字塔夜月》:“这几句话好像一把帘钩,轻轻挂起遮在我眼前的帘幕。”
- 3 麟毫帘
- 麟毫帘是汉语词汇,读音为lín háo lián,意思是用麟毛做成的帘子。
- 4 领押
- 受命拘禁。
- 5 暖帘
- 暖帘,指冬天御寒的门帘。
- 6 判押
- 判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àn yā ,是指在公文上签字画押。
- 7 棚帘
- 棚帘,读音为péng lián ㄆㄥˊ ㄌㄧㄢ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棚阁珠帘。
- 8 佥押
- 出自《魔合罗》,
- 9 签押房
- 签押即签名画押的简称。古代州县衙门的文书公事,从拟稿到正式发出,要经过各道流转 程序,相关的办理人员都要一一签上自己的姓名(也可用姓氏、名字代替), 表示连带责任,然 后由衙署首长用红笔画“行”。如果属于判示、文告或牌照契约、任命书等性质的文书,还 要钤盖衙署的大印。这些最称关键性的程序履行,按规定都得在签押房即机要办公室里运作 。同样,上司下发或平行衙署平移的机密文件,按规定也必须在签押房里拆阅。惟实际情况是官府文书中需要长官朱笔画“行”或钤盖官印的数量极多。
- 10 签押处
- 签押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ian ya chu ,是指旧时官厅中的办公处所。
- 11 签押桌
- 办公桌。 巴金 《春》十一:“难为先生费心,请到那边签押桌去开单子罢。” 巴金 《砂丁》四:“他坐在一张签押桌前面,一边说话,一边在翻一迭文件。”
- 12 签押
- 签押,指旧时在文书上签名画押。
- 13 帘柙
- 同"帘押"。装在帘上作镇押之用的物件。唐李商隐《灯》诗:“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唐罗隐《仿玉台体》诗:“晚梦通帘柙,春寒逼酒罏。”吴梅《检点》诗之二:“烛龙弹泪彻堦除,帘押银葱卷未舒。”
- 14 帘额
- 帘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ián é,是指帘子的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