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第读音
登第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引证解释
⒈ 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引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
《新唐书·选举志上》:“通四经业成,上於尚书,吏部试之,登第者加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五》:“胡文定公自登第逮休致,凡四十年。”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编修之职。”
《花月痕》第八回:“﹝痴珠﹞弱冠登第,文章丰采,倾动一时。”
国语词典
科举时考试及格。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登第
登第造句
- 转念一想自己潜心功名,无非也是为了一官半职,他日若是登第入仕,自然要与此等豺狼虎豹之徒为伍,不禁有些心灰意冷。
- 在优礼进士方面,宋代较唐代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进士登第后在精神、物质两方面获得了优厚的回报。
- 陈通方,闽县人。贞元十年登第,王播荐为江西院官。诗二首。
- 贞元十六年登第,历官至镇州宣慰副使、尚书郎、饶州刺史。
- 当年我高考的时候,俩眼一闭,两腿一蹬,救过来了,如今,你这么炯炯有神,志气高昂,青春活力,一定会顺利登第,金榜题名。愿你高考顺利。
- 安心复习,思路整理,心态方正,莫要焦虑。有把握莫得意,没把握莫丧气,千军万马上阵,有强有弱勿恼。本职工作做好,考场发挥重要,愿你成功登第。
- 唐代的科举也不像明、清那样一层层地考上来,录取也不完全看几篇诗文,而是要有公卿名人在社会上为之吹嘘并推荐才能应试登第。
- 路贯,与元晦同登第,官桂管观察副使。诗一首。
- 采即光也,若目细长而有神,眉清秀而有光,必聪明登第之上。
- 司马光回忆自己登第时即参加过赐宴,这次儿子高中,挈子再赴琼林,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喜悦;这是在近年来与王安石的激烈政争中,极少看到的。
登第相关词语
- 1 登登
- 登登,象声词,主要做拟音用,指敲击声,马蹄声或脚步声。
- 2 登龙门
- 比喻得到有名望、有权势者的援引而身价大增。后亦指科举时代会试得中。
- 3 登春台
- 《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后以“登春台”比喻盛世和乐气象。
- 4 登贤书
- 明 袁宏道 《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献夫高才,早有文誉,而其登贤书也,乃在强仕之后。”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吴京丞》:“钱塘吴西谷京丞清鹏,於嘉庆丙子登贤书。”《花月痕》第五一回:“余死友东越韦公莹,字痴珠,弱冠登贤书。”
- 5 登徒
- 这是登徒的帅气面部三角轮廓。
- 6 登瀛洲
- 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 唐 李肇 《翰林志》:“唐兴,太宗始於秦王府开文学馆,擢房玄龄、杜如晦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於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
- 7 登臨
- 《楚辞·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8 登高
- 登高,意思是升至高处。出自《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明刘基《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清·田兰芳《蓬莱道院(袁可立别业)待月诗》:“非君谁发登高兴,老向交游事事慵。”郁达夫《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
- 9 登留
- 登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ēng liú,是指登临留连。
- 10 登楼赋
- 作品结构完整,语言平易隽永,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用事感怀自然浑成,从容柔曼,一往情深,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 11 登禅
- 登禅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ēng chán,是谓受禅让,登帝位。
- 12 登遐
- 登遐,汉语词语,常见于文言文。本意谓死者升天而去,后引申为对他人死去的讳称;又特指帝王之死;又犹言登仙远去。
- 13 登科
- 释义: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
- 14 登记
- 登记,指把有关事项或东西登录记载在册籍上。 明 李颐 《条陈海防疏》:“兵部量发马价,於密、蓟、永三道,每道二万两,听专备前项买马造器及海防杂办一应必需之物,详为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