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革读音
肤革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皮肤的表里;肌肤。 2.借喻事物的表面。
引证解释
⒈ 皮肤的表里;肌肤。
引《礼记·礼运》:“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
孔颖达疏:“肤是革外之薄皮,革是肤内之厚皮革也。”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髮早衰白。”
宋苏舜钦《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不知百万师,寒刮肤革裂!”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数日后,肤革充盈。”
⒉ 借喻事物的表面。
引宋李昭玘《上颜朝奉》:“自悔少时,务学鲜浅,不求深趣,区区所闻,正在肤革,今日思之,大是谬悠。”
国语词典
皮肤。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肤革
肤革相关词语
- 1 肤色
- 宋庆龄 《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有一个参加了农业劳动的学生在他的日记写道:‘我准备一辈子留在农村……我要把自己训练成为一个肤色黝黑、有着铁骨红心的劳动者。’”
- 2 肤受之愬
- 肤受之愬,读音fū shòu zhī sù,汉语成语,指利害切身。肤受:肌肤所受 。愬:同“诉”, 控诉、 诽谤 、诬告。出自《论语·颜渊》。
- 3 肤腠
- 亦作“ 肤凑 ”。《陈书·世祖纪》:“念俾纳隍,载劳负扆,加以肤凑不适,摄卫有亏,比获微痊,思覃宽惠,可曲赦京师。”《楞严经》卷二:“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
- 4 肤公
- 1.亦作"肤功"。 2.大功。
- 5 肤寸而合
- 成语“肤寸而合”,肤寸:古代长度单位,一指的宽度为寸,一肤等于四寸。释义:形容云气密集。
- 6 肤见謭识
- 成语肤见謭识,汉语拼音fū jiàn guǎng shí,指浅陋的见识。
- 7 肤廓
- 肤廓拼音是fū kùo,引证解释是谓文辞空泛而不切实际。
- 8 肤挠
- 【引证解释】谓肌肤被刺而挠屈。犹言示人以弱。《孟子·公孙丑上》:“ 北宫黝 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 赵岐 注:“人刺其肌肤,不为挠却。”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 荆州 街子 葛清 ,勇不肤挠,自颈已下,遍刺 白居易 舍人诗。”按,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肤挠,色挠也。”
- 9 肤受
- (2).比喻浅薄,造诣不深。《文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薛综 注:“肤受,谓皮肤之不经於心胸。”
- 10 肤腴
- 示例:元 麻革 《送杜仲梁东游》诗:“望君崭崭病以癯,酌之食之可以还肤腴。”
- 11 肤浸
- 肤受。犹言谗言中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笔锐干将,墨含淳酖;虽有次骨,无或肤浸。”
- 12 肤觉
- 肤觉是指感知室内热环境的质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大小分布及流动情况;感知室内空间、家具、设备等各个界面给人体的刺激程度;振动大小、冷暖程度、质感强度等;感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等,除视觉器官外,主要依靠人体的肤觉及触觉器官,即皮肤。
- 13 肤功
- 亦作“ 肤功 ”。大功。
- 14 肤浅
- “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浅薄的、不深刻的,强调不多、不深,要面子。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等。“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