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甄读音
陶甄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比喻陶冶、教化。
2、比喻造化,自然界。
3、比喻君王。
4、指权位或掌握权位的人。
5、烧制陶器。
2、比喻造化,自然界。
3、比喻君王。
4、指权位或掌握权位的人。
5、烧制陶器。
引证解释
⒈ 比喻陶冶、教化。
引《文选·张华<女史箴>》:“茫茫造化,二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
李善注:“如淳曰:陶人作瓦器谓之甄。”
《晋书·乐志上》:“弘济区夏,陶甄万方。”
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鑪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清陈梦雷《赠臬宪于公》诗:“禄微坚砥礪,俗野急陶甄。”
⒉ 比喻造化,自然界。
引宋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诗:“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
⒊ 比喻君王。
引五代齐己《送司空学士赴京》诗:“重謁往年金牓主,便将才术佐陶甄。”
明薛蕙《送杨石斋》诗:“累朝瞻翊戴,四海忆陶甄。”
⒋ 指权位或掌握权位的人。
引唐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君抱王佐图,纵步凌陶甄。”
宋王禹偁《献仆射相公》诗之二:“五年黄阁掌陶甄,忧国翻成两鬢斑。”
⒌ 烧制陶器。
引《明史·职官志一》:“凡陶甄之事,有岁供,有暂供,有停减,籍其数,会其人,毋轻毁以费民。”
国语词典
制造陶器所用的旋盘。后世多以陶工转动旋盘制器,比喻圣王治理天下。《晋书.卷二二.乐志上》:「弘济区夏,陶甄万方。」也作「陶钧」。
词语翻译
英语
网络解释
陶甄 (词语释义)
陶甄相关词语
- 1 陶远
- 谓教化之泽,流传久远。《晋书·陆云传》:“ 云 爱才好士,多所贡达。移书太常府荐同郡 张赡 曰:‘盖闻在昔圣王,承天御世,殷荐明德,思和人神,莫不崇典谟以教思,兴礼学以陶远。’”
- 2 陶正
- 陶正,男 ,汉族。 生于1948年,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8年赴陕北乡村插队务农,1977年后历任北京歌舞团艺术创作室主任,一级编剧。北京文学艺术家联合会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3 陶诞
- 陶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áo dàn ,是指虚妄夸诞。
- 4 陶巾
- 陶巾,拼音是táo jīn,意思是陶潜 的软帽。
- 5 陶母
- 陶母湛氏(公元243--318年), 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贤母,晋代著名大将军陶侃的母亲。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
- 6 陶欣
- 陶欣,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
- 7 陶熔
- 陶熔:民国云南籍少将
- 8 陶轮
- 陶轮是指一种可旋转的台面,陶壶以及其他陶制容器可以在上面转动成型。最简单的陶轮是脚踏陶轮。开动时陶工一只脚均匀地踩动一个碟形的物体或一根曲柄,以保持旋盘转动。电动陶轮也常被使用,转速可以自由调节。陶轮出现于古埃及和古代中国,一直使用至今。尽管在商业陶瓷生产中,除了制造大型缸瓦器仍要用到它之外,已基本不再使用了,但它仍然是陶瓷艺术家的基本工具之一。
- 9 陶衣
- 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白、红和灰等。这种色浆,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陶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陶衣作用大体有三种:一、美化胎面,起装饰作用;二、避免坯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烧裂;三、填补坯胎气孔。
- 10 陶练
- 陶练的来由和解释!
- 11 陶缊
- 谓收敛掩藏。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凤翳灵条,龙窜秘泉。收逋匿耀,洪略陶緼。”
- 12 陶文
- 陶文,是少女拒绝求爱遭毁容施暴者陶汝坤父亲。
- 13 陶广
- 陶广(1887—1951),湖南醴陵人,18岁入湖南瓷业学堂,毕业后为湖南瓷业公司彩绘工人。后入北京宪兵学校及南京江南讲武堂。学成后在蔡锷部下任参谋。继回湖南,在程潜、唐生智部任职。民国15年(1926),任北伐军第八军二十六团团长,参加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有功,升任旅长。10月,在攻克武昌战役中,缴获枪枝近万。次年晋升师长。民国28年5月,率六十二师进入浙西杭嘉湖地区,在敌后开展游击战。陶广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新四军共同作战,多次粉碎日军对游击区扫荡。1951年因病逝世。
- 14 陶真
- 宋代民间流行的一种说唱伎艺,亦作“淘真”。元、明以至清代,民间还在演唱。“陶真”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当时在临安(今杭州)十三军大教场等宽阔场所,“扑卖并路岐人在内作场”时,演出中就有“陶真”:“唱涯词,只引子弟;听陶真,尽是村人。”南宋诗人陆游曾写《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其中第四首:“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一般认为写的即是当时农村唱陶真的情况。陆游这首诗是庆元间在家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即今绍兴,离临安不过百余里,《繁胜录》中所载,也是南宋庆元前后的事情,足见当时陶真这种民间伎艺,深受农民喜爱和在浙东一带农村流行演唱的情况。蔡中郎这个故事,由于在民间说唱中流传较广,才成为后来南戏《赵贞女蔡二郎》和《琵琶记》的创作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