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贡读音
纳贡的意思
词语解释:
纳贡
(1) 交纳贡品
英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诸侯向天子贡献财物土产。
引《史记·齐太公世家》:“命燕君復修召公之政,纳贡於周,如成康之时。”
《晋书·潘岳传》:“方今四海会同,九服纳贡。”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奏言‘ 山东吏治废弛,借纳贡名,贪婪无厌。’”
韩北屏《非洲夜会·酋长的故事》:“邓克拉土邦时时蹂躏森林地带的其他土邦,要它们输诚纳贡。”
⒉ 明代科举制度准许人捐纳钱财入国子监,由生员捐纳者称纳贡,而由普通民人捐纳者称例监。 清代有例贡,性质相近。
引《明史·选举志一》:“生员曰贡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纳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东海李兰臺见而器之,收诸幕中,资以膏火,为之纳贡,使应顺天举。”
国语词典
进贡。指诸侯或藩属向天子进献物品。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网络解释
纳贡
纳贡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进贡
纳贡造句
- 乾隆年间,南甸土司辖区的阿昌族,除了向傣族封建领主交纳贡税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沦为附近汉、傣地主的佃户。
- 嚈哒国民风凶悍,打仗勇猛,首先灭掉了中亚称雄的贵霜王国,开始侵伐波斯,波斯抵挡不住,也被它慑服了,从此开始向嚈哒称臣纳贡。
- 宋高宗以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 在成为希伯来人的应许之地前,迦南是一个城邦制的国家,统治者基本是男性,并向他们强大的邻邦埃及称臣纳贡。
- 亚述王沙耳玛乃色上来攻打曷舍亚,他便向亚述王称臣纳贡。
- 日本称臣纳贡,已经被蒙古人征服的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
- 第二是胡名向满清纳贡称臣,并裁军,期间不得兴建水师等新增军种;裁军这条胡名昨天义正言辞的和左仲明摊牌了,想也别想。
- 每三年择春分之时,自封地而往唐周之都纳贡朝觐,以完人臣之礼。
- 西土祭方、龙方,东土儿方尚未纳贡,另外彭祖氏、有苏氏等南土诸方国也迟迟不见消息。
- 以至于每年国中产粮尚不足以供养其子民,不得已年年向周王朝纳贡称臣,方才被允许用马匹、兽皮、羊绒等换取粮食。
纳贡相关词语
- 1 纳妇
- 娶妇。
- 2 纳币
- 释义:亦称纳成、纳征。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六礼中第四礼。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
- 3 纳头
- 纳头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低头。
- 4 纳污藏垢
- 纳:容纳;垢:污秽。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 5 纳用
- 采用。
- 6 纳官
- 纳官一种是以宣传帝命为职,在另一个方面纳官是一种仪式。是为死人安葬的一种仪式.
- 7 纳命
- 纳命是汉语词汇,拼音是nà mìng,意思是送死。
- 8 纳合
- 纳合,女真复姓。
- 9 纳隍
- 汉 张衡 《东京赋》:“人或不得其所,若己纳之於隍。”谓推入城池中。按,《孟子·万章下》称 伊尹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 尧 舜 之泽者,若己纳之沟中。” 张 赋本此意。后以“纳隍”指出民于水火的迫切心情。《宋书·王僧达传》:“民有咨瘼之声,君表纳隍之志。” 唐 陆贽 《论淮西管内水损处请同诸道遣宣慰使状》:“傥宏善救之心,当轸纳隍之虑。” 宋 王禹偁 《贺雪表》:“因百姓以为心,思跻寿域;虑一夫之不获,常若纳隍。”
- 10 纳鞋
- 亦称'纳鞋底'。 用线缝制鞋底。纳,通'衲'。
- 11 纳失失
- 加金的丝织物。又称“织金锦”。一般指以片金线或圆金线为纹纬的织金锦或织金缎以及绣金锡缎。元代前后借指中国镇海等地汉族与回鹘族织工生产的同尖产品。中国古代丝织物加金大约始于战国,汉代以后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织金技术已臻成熟。但织金锦的真正流行,要到女真族统治中国北部后才开始,到元代则达到极盛。唐宋丝织物以色彩综合为主的艺术风格,至此一变为用金银线来作主体表现。“纳石失”可能是波斯语讹译而来,也有写作“纳石失”、“纳失思”、“纳克实”。
- 12 纳石
- 茶名。
- 13 纳粟
- 释义:1、古代富人捐粟以取得官爵或赎罪。2、明清两代富家子弟捐纳财货进国子监为监生可直接参加省城﹑京都的考试称纳粟。
- 14 纳职
- 犹纳贡。《史记·平准书》:“《禹贡》九州,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淮南子·原道训》:“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 高诱 注:“职,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