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兵读音
伏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伏兵
(1) 战前潜伏的军队
英
引证解释
⒈ 埋伏下来伺机袭击敌人的军队。
引《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罌缻渡军,袭安邑。”
唐于鹄《出塞曲》:“逢著降胡説, 阴山有伏兵。”
清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伏兵四起,旌旗耀目。”
许杰《惨雾下》:“呵!这边有伏兵呢!不要再追了罢!”
国语词典
暗中隐藏埋伏的军队。
词语翻译
英语
法语
网络解释
伏兵 (词语)
伏兵造句
- 三伏已至,伏兵突击,我将率领西“凉”军对你实施偷袭:东面清凉,西面荫凉,南面冰凉,北面沧凉,你已与炎热失散,身陷凉爽阵中,小心着凉哦!
- 策白马啸西风,若我醉就醉死在梦中,随战鼓雷指你看那道彩虹,这伏兵还未动即如弦上弓,山海啸箭万支火光涌,我生于混沌中,你应当读懂我的心痛,持着利斧欲劈开爱恨朦胧,待战火燎原后生死难与共,方知此情有多重。
- 但因为历年的战争,它显得满目凄凉了,不过这仍然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只要在两山中设下伏兵,就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 虽然被楚军伏兵截住了将近一半,可生下来的千余铁骑毕竟是以逸击劳,全力冲刺发挥出威力的重步兵冲锋。
- 那就有劳英雄冢了,我会安排斩龙、审判、兵临城下等公会在周围铺开,一旦他们的伏兵出现,我们会从外围扑杀他们,来一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战斗命令伏兵在敌人部队埋伏减少敌军兵数。
- 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仅剩砖结构赭黄色塔身。
- 战斗开始后周扬等待清军进入埋伏圈,突然已进入二伏的清军前锋后撤,向路旁草木丛中搜杀伏兵。
-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弄险,这次兵临城下,形势险恶,他却在城楼端坐抚琴,而城门大开,必有伏兵。
伏兵相关词语
- 1 会兵
- 【释义】大举调集军队。《汉书·吴王刘濞传》:“ 条侯 将乘六乘传,会兵 荥阳 。” 颜师古 注:“会兵谓集大兵。”《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及是时,城中出降 尤 者言 光武 不取财物,但会兵计策。”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上其事,……闻敌令妇女乘城,骁悍皆赴利以犯我,宜会兵捣之,踏其虚,可夹击也。”
- 2 传令兵
- 传令兵,读音chuán lìng bīng,是汉语词语,释义 旧时服侍上级军官传送他的命令的士兵。
- 3 伤兵满营
- 伤兵,战斗、工作中身体受伤害的士兵;满,全部充满;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借指按编制集体生活的地方。伤兵满营,伤兵太多,整个营地充满伤兵。
- 4 体伏
- 体伏,读音为tǐ fú ㄊㄧˇ ㄈㄨ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体察隐情。
- 5 余兵
- 1.收藏的兵器。 2.犹残兵
- 6 作兵
- 作兵,指担任维修任务的士兵。《梁书·武帝纪下》。
- 7 俟伏斤
- 俟伏斤是汉语词汇,拼音是sì fú jīn,解释为复姓。
- 8 信伏
- 信伏,读音为xìn fú ㄒㄧㄣˋ ㄈㄨ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信服。
- 9 假庖论兵
- 是成刚小说《再扶汉室》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它描写了兖州大将郑春和借着讲述庖理来论述如何用兵的道理,堪称是《再扶汉室》中的经典段落之一。“假”同“借”,庖:是厨房、厨师的意思。
- 10 入伏
-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今年(2018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是6月27日(庚辰),第二个庚日是7月7日(庚寅),第三个庚日是7月17日(庚子),所以2018年从7月17日开始入伏,初伏从7月17日~7月26日共10天,中伏为7月27日~8月15日共20天,末伏8月16日~8月25日共10天。今年三伏历时40天。
- 11 八丁兵
- 八丁兵,南北朝北周实行过的一种兵制,把境内民丁分八批轮换服役。
- 12 六部兵
- 1.东汉光武帝兄刘伯升所置的军队。
- 13 伏首
- 1、靠着,依偎。 2、贴近头部,埋头,用手放在额前轻轻趴着。 伏:拼音,fú,低下去:此起彼~。 首:象形字,本义指头,脑袋瓜。在句子中有可因词性变化而引申出其它意思,可以作思考,思维方式,想法或是方法来作为新解。
- 14 伏閤
- 1.据《新五代史.李琪传》载,唐朝大明宫中的紫宸殿称合,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一说为前殿,见宋王溥《唐会要.大明宫》)。后因以"伏合"指朝臣俯伏合下向天子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