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之末读音
秋毫之末的意思
词语解释:
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鸟兽秋天新生的绒毛的毛尖儿。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引证解释
⒈ 秋日禽兽毛的末端。比喻极为微细的东西。
引《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朱熹集注:“毛至秋而末鋭,小而难见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祝玉成牙画》:“画事入微,渺如秋毫之末。”
亦作“秋豪之末”。 《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国语词典
秋天鸟兽新生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秋毫之末
秋毫之末造句
- 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秋毫之末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 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 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秋毫之末,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只有在光学显微镜和神通更广大的电子显微镜相继问世以后,人们才当之无愧地能够"明察秋毫之末"。
- 早该意识到这个的吧。但就像太过留意远处的山水如画,才觉停留在自己肩膀上的蝴蝶如秋毫之末。——那人现在正在自己肩膀上熟睡着。河唐先生。
-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
- 招式变化繁杂秋扇见捐、秋毫之末、秋风扫落叶、秋毫无犯,终于破网,向残血刺去。
- 夫忧患之来撄人心也,非直蜂虿之螫毒,而蚊虻之惨怛也,而欲静漠虚无,奈之何哉?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
秋毫之末相关词语
- 1 秋眉
- 秋眉,汉语词语,读音为qiū méi,释义为白色的眉毛。
- 2 秋木
- 秋木,读音qiū mù ,汉语词语,指秋日的树木,出自 汉 王嫱 《怨诗》。
- 3 秋碧
- 秋碧 词语 拼音qiū bì 释义,秋碧指秋日澄碧的天空
- 4 秋日
- 秋日,是一个汉语词汇,有秋天的太阳;秋天和秋季的白昼三重含义。
- 5 秋收东藏
-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 6 秋颜
- 又指秋天的美景,丰收的场景。常常用于比喻美丽的事物。
- 7 秋皛
- 秋皛,汉语词语,拼音是qiū jiǎo,释义是秋空晴朗明净。
- 8 秋听
- 秋听,汉语词语,拼音是qiū tīng,释义是秋声。
- 9 秋蛩
- 秋蛩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ū qióng,指蟋蟀。
- 10 秋豪
- 见“秋毫 ”。
- 11 秋高气肃
- 秋高气肃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iū gāo qì sù,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 12 秋溟
- 秋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qiū míng,是指秋日溪水。
- 13 秋官
- 1.古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大暤氏 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孔颖达 疏引 汉 服虔 曰:“大暤 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唐 贾公彦《<周礼正义>序》:“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 2.《周礼》六官之一,掌刑狱。《周礼·秋官》唐 贾公彦 题解:“郑《目録》云,象秋所立之官。寇,害也。秋者,遒也,如秋义杀害收聚敛藏於万物也。天子立司寇使掌邦刑,刑者,所以驱耻恶,纳人於善道也。”所司与后代刑部相当,故唐 武则天 曾一度改刑部为秋官。后世常以秋官为掌司刑法官员的通称。唐 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掌山林於夏典,物得其生;听狱讼於秋官,人忘其死。”唐 韩愈《祭马仆射文》:“擢亚秋官,朝得硕士。”明 何景明《送刘西曹决狱畿内》诗:“日下秋官出,天边 汉 使分。”3.明太祖 所置四辅官之一。《明史·安然传》:“先是,胡惟庸 谋反伏诛,帝以歷代丞相多擅权,遂罢中书省,分其职於六部。既又念密勿论思不可无人,乃建四辅官,以四时为号。” 4.(郑少秋的别称)一般指郑少秋。
- 14 秋胡
- 秋胡,春秋鲁人﹐婚后五日﹐游宦于陈﹐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后以"秋胡"泛指爱情不专一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