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缘读音
生缘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佛教语。尘世的缘分。
佛教语。受生转世的因缘。
佛教语。受生转世的因缘。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尘世的缘分。
引唐顾况《送少微上人还鹿门》诗:“少微不向吴中隐,为箇生缘在鹿门。”
宋苏辙《示诸子》诗:“老去惟堪一味闲,坐会诸子了生缘。”
⒉ 佛教语。受生转世的因缘。
引《法苑珠林》卷一一六:“三説得住四十九日,生缘未具,死已更受,亦不限时节。”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生缘
生缘相关词语
- 1 生卒
- 生卒,读作shēng zú,汉语词语,是指未经训练的士兵。
- 2 生烧
- 制品未达到烧结温度称为生烧。生烧制品结构疏松、强度较低、收缩小而尺寸不符合要求、密度低、吸水率高、上釉制品釉面无光等缺陷。
- 3 生别离
- 生别离:孟云卿诗作
- 4 生防
- (1)即“生物防治” 英 biological control
- 5 生诞
- 生诞,读音是shēng dàn,汉语词汇,解释为出生。
- 6 生祭
- 2.为赴死或将死的人举行祭礼。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鼎翁 尝为文生祭 文信国 。” 清 方文 《宋遗民咏·王鼎翁炎午》:“ 鼎翁 者谁子,犹未信其实,彼非不信公,爱之惟恐失。创为生祭文,辞义何凛凓。”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 光斗 泣语诸弟曰:‘父母老矣,吾何以为别?’家人环泣生祭。”
- 7 生拉硬拽
- 生拉硬拽,汉语成语,是指按主观愿望办事而不管别人的意愿或客观的条件是否允许。
- 8 生理鹽水
- 生理盐水,是指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基本相等的氯化钠溶液。浓度:用于两栖类动物时是0.67~0.70%,用于哺乳类动物和人体时是0.85~0.9%。人们平常打点滴(吊针)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浓度是0.9%,可以当成生理盐水来使用。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液近似,钠的含量也与血浆相近,但氯的含量却明显高于血浆内氯的含量,因此生理盐水只是比较地合乎生理,其用途为供给电解质和维持体液的张力。亦可外用,如清洁伤口或换药时应用。0.9%的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 9 生面
- 生面,没经过煮熟加工的面,或者是拉面市面上的面条很多都是先煮熟再晾干,存放时可以有多种形状。
- 10 生境
-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腊语 bios = 生命 + topos = 地点)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是指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生境又称栖息地。生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综合形成的,而描述一个生物群落的生境时通常只包括非生物的环境。为了避免混乱,识别生境的这两种用法是很重要的。
- 11 生活水平
- 生活水平,是指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相关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或环境的变化。通常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社交等反映人们生活条件或环境的客观指标来进行测量与评估。主要环绕“需要、匮乏、工作、生产、收入、消费”等层面,这些概念被视为可量化。衡量和比较生活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恩格尔系数。所谓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或总收入的比例。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一个用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生活水平不同于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是指自己能控制、改进和维持其生活质量的物质资源和非个人资源,而生活质量是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感。后者可以用主观指标来评价,前者只能用客观指标来评价。
- 12 生地
- 生地(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别名生地黄,野地黄、山烟根等,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性喜温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主产于中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用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为玄参科植物,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生地黄、鲜生地)、干地黄(生地黄、干生地)与熟地黄(熟地)。生地黄、干地黄在不同典籍意涵不同,易生混淆。株高15-30厘米,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
- 13 生产能力
- 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 14 生矾
- 生矾,汉语词语,读音为shēngfán,释义为未经炼制的矾石。出自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