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逖读音
纠逖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糺逖'。亦作'纠剔'。
督察惩治。
督责纠正。
督察惩治。
督责纠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纠剔”。亦作“糺逖”。
⒉ 督察惩治。
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杜预注:“逖,远也;有恶於王者,纠而远之。”
杨伯峻注引惠栋补注:“《鲁颂》‘狄彼东南’, 郑笺云:‘狄当为剔。剔,治也。’此《传》当训为治也。”
《隶释·汉范式碑》:“纠剔瑕慝,六教允施。”
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替否迭进,将何糺逖。”
《旧唐书·郭子仪传》:“上不能翼戴三光,下不能纠逖羣慝,功微赏厚,任重恩深,覆餗之忧,实盈寤寐。”
⒊ 督责纠正。
引唐柳宗元《序饮》:“有资丝竹金石之乐以为和者,有以促数糺逖而为密者。”
宋叶适《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伏乞朝廷速赐选择总练通方老於智谋之士,前来建康,纠剔某妄作疎漏之失,攷寻前史规画縝密之旧。”
清钱谦益《龚府君墓志》:“余闻君故游於酒人,觥筹交错,糺逖促数,往往能困其座客。”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纠逖
纠逖相关词语
- 1 纠听
- 犹纠察。《陈书·宣帝纪》:“凡诸辩决,务令清乂,约法守制,较若画一,不得前后舛互,自相矛楯,致有枉滞。纡意舞文,纠听所知,靡有攸赦。”
- 2 纠虔
- 《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 注:“纠,恭也;虔,敬也;刑,法也……因夕月而恭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后谓察举其罪而慎行天子之法。 晋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晋书·景帝纪》:“奸臣李丰等靖谮庸回,阴构凶慝。大将军纠虔天刑,致之诛辟。”
- 3 纠理
- 审察处理。 唐 白居易 《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
- 4 纠戮
- 纠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ū lù ,是指察罪并加诛杀。
- 5 纠论
- 纠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ū lùn,是指纠弹议处。
- 6 纠漫漫
- 1.亦作"糺漫漫"。 2.见"纠缦缦"。
- 7 纠拏
- 纠缠盘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山间巨松皆五鬣,耸干参天,而老龙鳞颇无大者,遂以纠拏见奇。”
- 8 纠列
- (2).举发。《北齐书·任延敬传》:“ 胄 惧,遂潜使送款於 周 ,为人纠列,穷治未得其实, 高祖 特免之。”《北史·段孝言传》:“ 孝言 富贵豪侈,尤好女色。后取 娄定远 妾 董氏 ,尤耽爱之。为此内外不和,更相纠列。”
- 9 纠杂
- 纠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ū zá ,是指交错杂乱。
- 10 纠坐
- 纠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iū zuò,特指督责判罪。
- 11 纠奏
- 纠奏,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举察其罪,上奏朝廷。
- 12 纠擿
- 释义:纠举揭发。
- 13 纠掾
- 纠掾,是一个汉语词,即纠曹。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 14 纠折
- 纠折(纠折),汉语词汇,指查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