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骑常侍读音
散骑常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官名。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秦汉设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 三国魏时将其并为一官,称“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晋以后,增加员额,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往往预闻要政。 南北朝时属集书省, 隋代属门下省, 唐代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在门下省者称左散骑常侍,在中书省者称右散骑常侍。虽无实际职权,仍为尊贵之官,多用为将相大臣的兼职。 宋代不常置, 金元以后废。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三》、《续通典·职官三》。
国语词典
职官名。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至三国魏时,二者合而为一,称为「散骑常侍」。侍从皇帝左右,规谏过失。金元以后废置。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散骑常侍
散骑常侍造句
- 又追赠兴之侍中、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孝侯;道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敬侯。
- 散骑常侍房遗爱尚太宗女高阳公主,公主骄恣甚,房玄龄薨,公主教遗爱与兄遗直异财,既而反谮遗直。
- 冬十一月丙辰,左散骑常侍元行冲上《群书目录》二百卷,藏之内府。
- 以久疾,拜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 顷之,为吏部尚书,衣冠属望,未及选举,仍疾,改除散骑常侍、左骁骑将军,未拜,卒,时年四十五。
- 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书中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
- 《春秋公羊经传》十三卷晋散骑常侍王愆期注。
- 皇宫的散骑常侍闻讯纷纷出城抓敌人,埋伏在一旁的劲弩手射死一大片,其余的怕死鬼被打得丢盔卸甲。
- 刘琨的祖父刘迈,有经国之才,曾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 世宗闻其撰录,遣散骑常侍赵邕诏鸿曰闻卿撰定诸史,甚有条贯,便可随成者送呈,朕当于机事之暇览之。
散骑常侍相关词语
- 1 散布
- 散布, 传布;传播。语出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英吉利》:“然夷纵狡谲,实为相度地势,勾结奸民,散布鸦片而来。”
- 2 散兵游勇
- 散兵游勇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ǎn bīng yóu yǒng,意思是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 3 散失
- 散失,指分散失落。语出《北齐书·杨愔传》:“ 愔所著诗赋表奏书论甚多,诛后散失,门生鸠集所得者万馀言。”
- 4 散佚
- 多用于文献、诗歌等文字性著作的失传。
- 5 散人
- 出处:《墨子·非儒下》:“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庄子·人间世》:“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 6 散官
- 散官是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与职事官表示所任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隋始定散官名称,加给文武重臣,皆无实际职务,而统称官员之有实际职务者为职事官,散官是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明、清官员级别和待遇依实际所授职官品级,散官仅存名号。
- 7 散淡
- 散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sàn dàn,悠闲,逍遥自在,亦作"散澹"。
- 8 散馆
- 旧时由教师自己开设的招徒授课的书房,也叫散馆。一般人家子弟多入“散馆”书房就学。
- 9 散逸
- 释义:1、流散,四下流散:2、散失,散落遗失:3、散适,闲散隐逸:4、洒脱,潇洒飘逸。
- 10 散心
- 释义:1、指消除烦闷,使心情舒畅。2. 离散之心。3. 佛教语。散乱之心。与“定心”相对而言。
- 11 散灯
- 灯 : 灯 (灯) dēng 照明的器具:电灯。路灯。灯火(泛指亮的灯)。灯语(通讯方法之一)。灯标。 其它?
- 12 散差
- 指官府指派的悯劳恤死等事的差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总论》:“悯劳恤死,许给邮骑,是谓散差。”
- 13 散落
- 散落拼音sàn luò,指分散下落。
- 14 散曲
-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后来随着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个性鲜明的鲜活市民文化血液,变得与宋词几乎无异,随之衰败,未能像唐诗宋词一样繁荣延续及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