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官污吏读音
赃官污吏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言贪官污吏。
引证解释
⒈ 同“赃官汚吏”。
⒉ 犹言贪官污吏。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赃官污吏
赃官污吏造句
- 此言一出,众贼果然把那些卖国奸臣、赃官污吏严刑逼勒,家财充饱,家财献尽,稍不满意,依然性命不留。
- 这帮贼寇却是义贼,平素只是盗取赃官污吏,地主恶霸所得的不义之财,散与穷苦之人,因了官兵的征讨才在这山中洞里栖息安身。
- 郑正鹄在天水任上,秉公办事,严惩赃官污吏……成为清末以"廉洁奉公"着称的清官之一。
- 好啊,瞧此情形这淮安知府敛财有方,定是个贪墨成性的赃官污吏。
- 朕封你总漕粮务,巡查河路,查访那赃官污吏。
赃官污吏相关词语
- 1 赃款
- 赃款(zāng kuǎn)的意思是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钱。
- 2 赃货狼藉
-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出自《宋书·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赃货狼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
- 3 赃贿狼籍
- 赃贿狼籍,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 4 赃私狼籍
- 成形容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出自《晋书·孙盛传》:“温得盛笺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 5 赃累
- 赃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āng lèi,是指贪污纳贿罪。
- 6 赃吏
- 贪官。《新唐书·柳公绰传》:“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国初赃吏皆斩, 张希永 止盗二百四十千,亦死。”《朱子语类》卷九五:“如为大吏,便须求贤才,去赃吏,除暴歛,均力役。”
- 7 赃利
- 赃利,拼音zāng lì ,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用作贿赂的货物。
- 8 赃贿狼藉
-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成语举例:……崔湜、……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足,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 9 赃秽狼藉
-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出自《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严家赃秽狼藉,心中甚怒。”
- 10 赃货
- 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货。
- 11 赃据
- 贪赃的罪证。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说老师贿赂公行,是非倒置,以优为劣,以劣为优,后面开了赫诈秀才的款单,件件都有赃据。”
- 12 赃负
- 《新唐书·杨绾传》:“其刺史不称职若赃负,本道使具条以闻,不得擅追及停,而刺史亦不得辄去州诣使所。”
- 13 赃物
- 赃物是违法犯罪分子的非法所得,往往通过一些不法商贩或以私人转卖的形式低价出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购买了赃物,无论有意无意,客观意义上都是替作案分子销了赃,因此,可能受到法律的追究。
- 14 栽赃嫁祸
- 嫁祸于人 jiàhuòyúrén[shift the misfortune put the blame onto sb else;pass the luck to] 转移灾祸于他人 立嗣君于南面,毙母后于中闱,黄门与禁旅皆歼,宗室共衣冠并殪。复又盗钏掩耳,嫁祸于人。——《旧唐书·哀帝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