蹧践读音
蹧践的意思
词语解释:
糟蹋,作践。
引证解释
糟蹋,作践。
阎树田《日出之前》:“ 索郎多杰老爷在丹珍还未成年时就蹧践了她, 丹珍因此变得沉默无言,抑郁寡欢。”
国语词典
蹧蹋、作践。也作「糟践」。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蹧践相关词语
- 1 蹧毁
- 糟蹋毁灭。
- 2 蹧扰
- 方言。破坏骚扰。
- 3 乘践
- “乘践”是一个汉语词汇,含义为踩踏,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有所记载。
- 4 冒践
- 冒践,读音为mào jiàn ㄇㄠˋ ㄐㄧㄢ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冒涉。
- 5 冲龄践祚
- 就是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皇上。
- 6 叨践
- 叨践,汉语词语,拼音是dāo jiàn,释义是忝居。
- 7 同窗践约
- 东汉时期,在京城洛阳读书的张劭和范式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同在太学里读书。学成离别那天,张劭流着眼泪说:“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 8 圣像践踏
- 形容试探人心的方法讲
- 9 实践
-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内在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自我解放的根本矛盾,其外在化为人类个体及组织、阶级通过生产关系联系的整体对于自然及个体间或者集体关系、阶级关系形成的解放活动。实践只有在自觉的意识下才是人性的、人格的,即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 10 实践合同
- 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现实交付才能生效的合同。
- 11 实践论
- 毛泽东作于1937年7月。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重点揭露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并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方面,阐明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再回到社会实践的“两个飞跃”思想。强调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即认识能力。指出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均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提出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该书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12 朝践
- 朝践,汉语拼音cháo jiàn ,是古代祭礼仪节之一。
- 13 蹧害
- 1.蹂躏;残害。
- 14 蹧踏
- 1.见"蹧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