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钗读音
十二金钗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金钗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以“十二金钗”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
引证解释
⒈ “金釵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釵之多,后以“十二金釵”喻指众多的妃嬪或姬妾。
引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釵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独相向。”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况兼今日十謁朱门九不开,休道有七步才,他每道十二金钗,强似养三千剑客。”
国语词典
金钗,古代妇女的发饰,借指贵妇。十二金钗比喻众多的姬妾。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十二金钗造句
- 那作者是某位神灵吧!虽然那个位面用了《石头记》《十二金钗》等名头进行掩盖和伪装但是我还是查到了,其实那是《红楼梦》的位面吧!
- 腐败堕落的贾府老少爷们们,清丽动人的十二金钗们,我来拯救你们啦。
- 穿越过去的时空,找到十二金钗,孙尚香等等古代美女作为手下艺人。
- 否则作者你最好祈祷你有曹雪芹的本事,能够把十二金钗写得各个经典。
- 一戳书签,是十二金钗放在第一排最旁边。
- 要说这姑苏十二金钗,当真是百里挑一的人物,春兰秋菊各擅胜场,这来自古典的美女,就算是烟花女子,也让高大全晃花了眼。
- 先来一个弓手的十二金钗,还来一个女猎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再来一个树妖的三十六宫皆是春。
- 南宫燕这时已经包扎好伤口,听了何士铭这句话,将母亲交给十二金钗,站起身来,说道“你们诡计取胜,怎能算数?”。
- 此间报刊诸多忖测,还把这十二人戏称作“十二金钗”。
- 实在不行,咱们以及衡州七侠联合南宫世家的十二金钗,不至于输给他们!
十二金钗相关词语
- 1 十二时慢
- 十二时慢的拼音是shí èr shí màn ,注音是ㄕㄧˊ ㄦˋ ㄕㄧˊ ㄇㄢˋ ,意为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
- 2 十二经脉
- 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 3 十二层
- 十二层,读音为shí èr céng,汉语词语,形容仙境中重重叠叠的楼台。
- 4 十眠九坐
- 十眠九坐,读音shí mián jiǔ zuò,指时躺时坐。形容病体难支。
- 5 十九路军
- 国民党军队。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延锴。1930年冬和1931年在江西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上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随后,被调到福建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领导人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内战没有出路,于1933年11月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不久,在蒋介石进攻下失败。
- 6 十二章
- 古代天子之服绘绣的十二种图象。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称上六章;裳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称下六章。
- 7 十二指阳
- 十二指阳是汉语词语,拼音shí èr zhǐ yáng,释义为人的小肠的第一段。
- 8 十日饮
- 十日饮,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七十九〈范睢蔡泽列传·范雎列传〉。秦昭王遗书赵平原君曰:“君幸遇寡人,愿与君为十日饮。”后因以“十日饮”比喻朋友连日欢聚,亦称“十日欢”等。
- 9 十三省
- 该剧讲述了13位战士结成秘密战斗组织,假借“土匪“身份隐蔽自己,集体潜伏的故事。于2008年12月28日在郑州综合频道播出。
- 10 十清九浊
- 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随你有万分不是处,也只得依顺了他。所以那家庭间每每被这等人,吵得十清九浊。”
- 11 十三弦
- 十三弦古筝是十三弦的大型筝,演奏以跪坐的方式用右手的前三指演奏,而琴体平卧在演奏者前面。这里指幕染千秋社团出品的系列翻唱《十三弦》。共四首歌,即:《十三弦 乱世 夕影烛》、《十三弦 眉乱春秋》、《十三弦 冷凝霜》、《十三弦 麾 破阵》。
- 12 十鼠同穴
- 穴:洞穴。许多老鼠共同穴居在一个洞里,比喻许多坏人聚在一起互相争斗。也比喻把坏人集中于一处,以便一举歼灭。
- 13 十八公
- 十八公,典故名,典出《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嗣主·孙皓传〉。指松。拆“松”为“十八公”三字,因以为别称。
- 14 十大洞天
-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洞天福地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