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公读音
豳公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周的祖先公刘。因其曾率周人迁徙豳地定居,故称。 2.《诗.豳风》有《七月》篇,首句云:"七月流火。"因代指七月。
引证解释
⒈ 指周的祖先公刘。因其曾率周人迁徙豳地定居,故称。
引《诗·豳风·七月》唐陆德明题解:“周公遭流言之难,居东都,思公刘、大王为豳公忧劳民事,以比叙己志,而作《七月》、《鴟鴞》之诗。”
宋吕陶《蜀州重修大厅记》:“按古而求,盖豳公所由之风化。”
后亦借指仁君或临难不苟的贤臣。 唐贾至《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尚书门下崔侍郎》诗:“豳公秉大节,临难不顾身。”
⒉ 因代指七月。
引《诗·豳风》有《七月》篇,首句云:“七月流火。”
《宋书·律历志下》:“若冬至审差,则豳公火流,晷长一尺五寸。”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豳公
豳公相关词语
- 1 豳什
- 明 张雅度 《咏秋海棠同伯紫》:“蟋蟀思《豳什》,江蘺重《楚骚》。”参见“ 豳诗 ”。
- 2 豳颂
- 豳颂(豳颂)
- 3 豳籥
- 边棱音气鸣乐器。籥的一种。竖吹,有丰富的泛音,今年来得到较大的开发。
- 4 豳谷
- 豳谷是汉语词汇,拼音为bīn gǔ ,出自《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 5 豳人
- 《诗·豳风·七月》备述农人生活境况。因以“豳人”借指农民。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宰秋思》:“ 陶令 欲收秫, 豳 人思誓觥。”
- 6 豳诗
- 豳诗指《诗·豳风·七月》,出自《周礼·春官·籥章》。
- 7 豳歌
-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祁祁伤《豳歌》,萋萋感 楚 吟。” 唐 李邕 《春赋》:“将回辔而望 秦 ,请举手而《豳歌》。”
- 8 豳奏
- 指以《诗·豳风·七月》为内容的乐曲。 明 何景明 《咏衣》:“无衣叹 豳 奏,同袍感 秦 章。”
- 9 炳灵公
- 炳灵公传说是东岳大帝的第三子,又称为“炳灵太子”,为道教重要神仙之一。唐以前传为恶人形象,骑从华丽,忏若峰王,“鲁人畏敬,过于天齐”。后唐长兴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进药,小康,应增之请,封泰山郎为“威雄将军”。
- 10 秉公
- 秉公,即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办事。在我国古代社会中,能够秉公办事是一种优良品德,受到儒家学说的肯定和人们的称道。
- 11 秉公无私
- 秉公无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ǐng gōng wú sī,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出自清·钱彩《说岳全传》。
- 12 秉公办理
- 秉公办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bǐng gōng bàn lǐ,意思是根据公道办事。
- 13 豳文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被豳文,跨野马。”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著斑衣。” 司马贞 索隐引 文颖 曰:“著斑文之衣。《舆服志》云‘虎贲骑被虎文单衣’,单衣即此斑文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作“斑文”。
- 14 豳雅
- 指《诗·豳风·七月》篇。《周礼·春官·籥章》:“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 郑玄 注:“《豳雅》,亦《七月》也。《七月》又有‘于耜举趾,饁彼南亩’之事,是亦歌其类。谓之雅者,以其言男女之正。”后亦泛指农事之歌。 宋 陆游 《十一月十一日夜闻雨声》诗:“丰年傥可期,击壤歌《豳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