嗫呫读音
嗫呫的意思
词语解释:
附耳轻语。
引证解释
⒈ 附耳轻语。
引南朝梁简文帝《悔赋》:“囁呫禁中之言,欺侮山东之寇。”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嗫呫相关词语
- 1 嗫吺
- 啰嗦。
- 2 嗫唲
- 口动貌。
- 3 嗫喋
- 汉语词汇,形容低鸣。
- 4 嗫跻檐簦
- 谓远行、跋涉。
- 5 嗫喏
- 斯斯文文地向人问好,样子又胆怯。嗫:口动,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喏:古代表示敬意的呼喊。
- 6 嚅嗫
- 嚅嗫,读音rú niè,汉语词语,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
- 7 趑趄嗫嚅
- 趑趄嗫嚅[zī jū niè rú]【解释】: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 8 半嗫半嚅
- 形容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1。
- 9 呫哔
- 亦作“ 呫毕 ”。犹占毕。后泛称诵读。 明 李贽 《王龙溪先生告文》:“先生以言教天下,而学者每呫哔其语言,以为先生之妙若斯也,而不知其糟粕也,先生不贵也。” 清 乐宫谱 《毛生》:“公等穷年呫毕,足迹不出三里外,宁知世路之嶮巇哉。”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 汉 兴试士,呫哔之徒,相率应制,以博禄位。”
- 10 呫嗫
- 呫嗫,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tiè niè,释义为形容低语。
- 11 呫毕
- 亦作'呫毕'。犹占毕。后泛称诵读。
- 12 呫嚅
- 轻声细语。《新唐书·姚绍之传》:“ 峤 等数附 承嘉 耳呫嚅。”
- 13 呫呫
- (2).多言貌;絮语貌。 唐 柳宗元 《读韩愈所著后题》:“贪常嗜琐者,犹呫呫然动其喙。”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二:“变态不可穷,诗者徒呫呫。” 明 唐顺之 《施推官墓志铭》:“﹝公﹞善谈,对客呫呫不休,意所蓄藏如噎物,必吐之乃已。” 清 孙枝蔚 《庐山道中作用王介甫望九华山韵》:“归见 汪仲子 ,称述羞呫呫。”
- 14 呫唫
- 呫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iè yín ,是指轻声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