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读音
三身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
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
或应身
。乃成佛所证之果。
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
或应身
。乃成佛所证之果。
引证解释
⒈ 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
引《山海经·海外西经》:“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丈夫民、奇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
⒉ 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乃成佛所证之果。
引《金光明最胜王经·分别三身品》:“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唐权德舆《酬灵彻上人以诗代书见寄》诗:“已取贝多翻半字,还将阳燄諭三身。”
《朱子语类》卷一二五:“佛氏所谓三身:法身者, 释迦之本性也;报身者, 释迦之德业也;肉身者, 释迦之真身而实有之人也。”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四:“凡佛皆有三身:一曰法身,谓圆心所证;二曰报身,谓万善所感;三曰化身,谓随缘所现。”
国语词典
佛教用语。大乘佛教谓佛身有法身、报身和化身三种。法身指一切现象的真实性,也称为「自性身」。报身指佛净土世界中的佛身,也称为「食身」、「受用身」、「应身」。化身为教化利益凡夫众生而现出的形象,如释迦牟尼佛,也称为「变化身」。
词语翻译
法语
网络解释
三身 (佛教术语)
三身造句
- 他看到的是一个影子,在月光的照映下,黄老三身后确确实实拖着一条影子。
- 初夜得四禅八定,中夜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洞察三世因果。
- 唐三不禁咳了几下,身体不太舒服,幸好是让唐三测,唐三身体比普通魂师坚劲好几倍,如果换成别人,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
- 圆澄三身不退菩萨道;下联照行五蕴皆空正觉果;横批没有宗派。
- 沙罗曾说过,忍者学校一到四年级,分别教授忍者基础、飞镖术、体术、三身术,只有将这些东西全部修炼到一定程度才能从忍者学校毕业成为下忍。
- 盛夏里苦学技术,一天换下三身汗衣。
三身相关词语
- 1 三十六行
- 三十六行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ān shí liù háng,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 2 三亲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於三亲焉。”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三亲》:“夫妇、父子、兄弟。”
- 3 三穷
- 三穷是一个词语,拼音是sān qióng,含义是谓鸟穷、兽穷、人穷。
- 4 三人一龙
- 喻三人友善如一体。“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与北海邴原 、 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 歆为龙头, 原为龙腹, 宁为龙尾。”
- 5 三思台
- 三思台是元代俗语,意思是胸口,心窝,出自郑庭玉的 《后庭花》。
- 6 三头对案
- 三头对案,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出自清·石玉昆《小五义》。
- 7 三徙成国
- 三徙成国,读音sān xǐ chéng guó,汉语成语,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出自《吕氏春秋·贵因》。
- 8 三郤
- 三郤是春秋中期晋国出现的一个权臣集团,主要由郤锜、郤犨、郤至三人构建。三人皆晋国郤氏家族成员,时人称之三郤,又作三郄。三人皆有才干,为政要职,且关系密切协调,可谓同生共死。
- 9 三衅三浴
- 三衅三浴,读音sān xìn sān yù,汉语成语,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出自《国语·齐语》。
- 10 三形
- 基础理论名词。指肥、膏、肉三种类型肥壮的人。
- 11 三雅池
- 池名。在今 四川省 阆中县 。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 阆州 有 三雅池 ,出 潘远 《记闻谭》。云昔有人修此池,得三铜器,状如杯盏,上各有二篆字:一云伯雅,二云仲雅,三云季雅。不知所由,乃名此池为 三雅池 。”参见“ 三雅”。
- 12 三酳
- 《仪礼·士昏礼》:“卒爵皆拜。赞受拜受爵。再酳如初,无从。三酳用卺,亦如之。”
- 13 三齐
- 三齐,古地区名,泛指今天山东的大部分地区。据记载,在秦子婴元年(汉元年,前206年)十月,刘邦灭秦。项羽分封诸王,项羽以齐国故地立故齐王族人田都为齐王,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田巿为胶东王,都城在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田安为济北王,都城在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此称为三齐。
- 14 三列宿
- 三列宿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ān liè sù ,意思是 韦季武 、 韦叔谐 、 韦叔谦。